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1)(2)

2014-05-08 01:03
导读:Christopher W. Anderson和Terry L. Campbell还研究了每个银行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化。他们发现,每个股东的所有权结构的平均变化在危机前只有-0.5%,而在危机中
  Christopher W. Anderson和Terry L. Campbell还研究了每个银行最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化。他们发现,每个股东的所有权结构的平均变化在危机前只有-0.5%,而在危机中只有-0.1%。事实上,危机前只有8.6%的银行最大股东的股权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而危机中39.6%的样本银行最大股东的股权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危机前大约17.0%的控制股东的股权结构的变化超过1%的绝对值,而危机中这一比例只有9.5%。[9]这些数据强化了在银行在危机中股权结构更稳定的结论。
  (五)法人相互持股
  在日本,由于法律的限制,银行不能持有自己的股份,只能相互持股,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银行之间相互持股。如Resona Bank Ltd、Resona Holdings Inc和Sumitomo Trust & Banking Company Ltd是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最大的三个股东,分别持有其股份的33.33%、33.29%和33.29%。而Japan Trustee Services Bank Ltd又分别是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Inc和Mitsubishi Tokyo Financial Group Inc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7.51%和6.32%),Resona Holdings Inc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41%),Mizuho Financial Group和UFJ Holdings Inc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9.68%和6.30%)。[10]这种循环持股的结构使多个银行联系更为紧密,形成一个金融集团。
  二是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持股。例如,三和银行、东洋银行、樱花银行、三井银行都持有丰田公司4.9%的股份,而丰田公司持有三和银行、东海银行、樱花银行、三井银行的股份分别占第9位(2.3%)、第1位(5.1%)、第5位(2.6%)和第2位(4.4%)。这种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称为主银行制。主银行制是在日本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日本主要的企业大都有自己的主银行。主银行长期地、持续地向企业提供贷款,是企业最大的股东之一。主银行和企业之间既有债权债务关系,也有持股关系,正因这样,主银行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控制企业,在企业出现危机时提供金融救助,在企业重组时拥有主导权。主银行制是日本金融体制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日本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一大特色。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德国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德国商业银行体系是全世界最发达的银行体系之一,其成熟的混业经营模式和严格意义的全能银行制度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国际上拥有显著的地位。因此进行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国际比较,不能忽略德国。
  (一)股权集中程度很高
  德国银行的经济实力较为强大,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和德国商业银行三家最大银行的资产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6%。德国大型商业银行大多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最大的股东是其他银行、公司和创业家族等。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商业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非常高。例如,Dresdner Bank AG和BHF-Bank AG分别由Allianz Aktiengesellschaft和ING Holding Deutschland AG百分之百持股。DAB Bank AG、Deutsche Postbank AG、HSBC Trinkaus & Burkhardtkgaa和Baade Wertpapierhandels Bank AG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76.36%、66.77%、73.47%和61.22%。[11]如果把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所占的比例加起来会发现,机构投资在银行总股份中占绝对优势,而个人持股占少数。
  (二)法人相互持股并拥有表决权
  德国政府对银行持股公司和其他银行的管制比较宽松,只有当持股超过25%时才有义务披露,超过50%才需要进一步通知监管机构。因此,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法人交叉持股十分普遍。不仅如此,德国允许银行作为代理人替股东投票表决,个人通常把其股票交给自己信任的银行保管,并把投票权委托给银行来行使,这种委托通常需要签署委托书,并界定二者的利益分配关系。这样,银行就得到大量的委托投票权,加上其自身持有的股票,便有了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监控本行和其他行经理层的行为。有关资料显示,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联合银行和抵押汇兑银行五大银行之间相互持股,互相拥有表决权。如德意志银行除了拥有在本行的32.07%的投票权外,还分别拥有德累斯顿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联合银行和抵押汇兑银行14.14%、3.03%、2.75%和2.83%的投票权,累积投票权达到54.82%。同样德累斯顿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联合银行和抵押汇兑银行除了拥有本行的投票权外,也拥有其他行的投票权。同时,银行还持有大量的企业股票,例如德意志银行分别拥有Klockner-humboldt-deutz公司、Gerling集团保险公司、Nunberger投资公司、Philipp Holzmann公司、Hutschenreuther公司和德姆勒-奔驰公司45.0%、30.0%、25.9%、25.8%、25.1%和24.4%的投票权。据统计,银行可以行使的表决权股票占德国上市公司和银行股票的一半左右。在德国最大的33家公司中,银行的投票权就占了82.7%。其中,德国银行持股的大部分是由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德国商业银行3家最大的银行持有,影响最大的是德意志银行。[12]德国银行还可以让下属投资公司持有银行发行的股票。由于没有明确的法案禁止投资公司持有母银行的股票并在母银行的股东大会表决,下属投资公司持有母银行股票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德意志银行超过12%的表决权由各下属的投资公司拥有,德累斯顿银行的该项指标为7.72%,德国商业银行为15.84%。这部分股份的表决权或者由基金管理人自己行使,或者委托给母银行,不管怎样,这部分表决都听命于母银行管理者。按照德国公司法的规定,大股东可以直接参与银行的法人治理,只要股东拥有银行10%的股权就有权在监事会中获得一个席位。这样,当银行业绩不佳时,大股东可直接行使表决权来校正银行的决策,而不用在股票市场上“用脚投票”。这也是德国证券市场不如英美证券市场发达的原因之一。此外,银行对公司或其他银行的关联贷款也使银行成为一个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德国银行贷款的典型特征是长期贷款占2/3左右。银行既是公司和其他银行的债权人,又是股东,而且还通过选举代理人进入董事会对公司和其他银行的经营实行监督。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结束语
  
  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世界上金融体系最发达的国家,但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却存在着很大差别。可见,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设置是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同时吸取上述三个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参考文献:
  [1] 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 Jose A Lopez “Patterns in the Foreign Ownership of U.S. Banking Assets” FRBSF Economic Letter 2000-35 烴ovember 24 .
  [3] Peek,J.,and E.S. Rosengren “Collateral Damage Effects of the Japanese Bank Crisis on Real A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0(2000)p30-45.
  [4]Peek, J., and E.S. Rosengren. 1997.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Financial Shocks The Case of Japa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7 pp. 495-519.
  [5] 以上数据根据有关银行年报整理得来,截止日期均为2005年3月31日。
  [6] 罗清.日本金融的繁荣、危机与变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7][10][11] BANKSCOPE -《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
  [8][9] Christopher W. Anderson and Terry L. Campbell II煛癈orporate governance of Japanese bank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0(2004)327-354
  [12] 马克·J·洛.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美国公司财务的政治根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外资银行参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1) 下一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银行突发事件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