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特征和路径依赖(1)(2)

2014-05-11 01:40
导读:2.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转轨性 制度变迁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建设和变革所面对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转轨性

  制度变迁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建设和变革所面对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样一个基本的制度变迁背景,从而决定了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革必然带有明显的转轨性。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革与西方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革,不仅仅是一个效率高的制度安排对一个效率低的制度安排的简单“替代”或“转变”,也不仅仅是制度的边际调整过程,而是在特定的体制转轨背景下进行的投资银行制度变革。

  西方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演变而来,其现有的投资银行制度特征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迅速扩展的自然结果。而我国则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投资银行制度。这一特定的转轨经济或过渡经济背景,决定了与西方投资银行制度相比较,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构建和变迁是一个十分艰巨和复杂的过程。

  3.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渐进性

  由于制度供给滞后、学习机制以及改革的“非帕累托改变”,使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具有渐进性的特征。由于现实中的制度变迁通常不是“帕累托改进”,改革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关系并存在利益矛盾与冲突,从而使制度变迁成为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新的制度安排往往是不同利益主体或利益集团的冲突以及博弈的结果,人们之间这种因利益关系而进行的选择或博弈,使制度变迁的过程具有了渐进性的特征。

  我国经济体制变迁目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尽管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初始结构的创建基本上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但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约束,使得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也同样存在不断调整和修正。以我国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承销业务为例,短短10年左右时间,就经历了从额度制到通道制再到保荐制的变迁。

  三、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我国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金融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则是金融改革进程中的新生事物,相对于银行体系的改革而言,没有传统体制造成的历史包袱。从理论上说,我国投资银行对市场经济应该具有天然的适应性,而且其发展历程中将体现出市场自主创新与不断加强规范和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但是,由于投资银行乃至证券市场的发展受到历史束缚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投资银行不可避免地在发展中产生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弊端。

  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由于传统体制影响而存在“路径依赖”,主要体现在:产权制度即股东结构存在缺陷,在股东的市场准入方面存在非国民待遇,公司形态单一,法人治理结构扭曲,“内部人控制严重”,缺乏权衡收益和风险的理念,合理管理架构难以创建,对员工的激励很难实行,吃“大锅饭”的现象比较普遍等等。尽管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是,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因为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所致,而产权制度上的缺陷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环境所决定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证券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我国投资银行必须由可以办理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出资。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投资银行出资人资格的限定有所放宽,由金融机构扩展到了一般的工商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尽管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如华西证券、德帮证券、民生证券等一小部分非国有控股的投资银行,但我国对非国有经济投资金融机构的非国民待遇也是非常显著的。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非国有企业排斥在投资银行出资人之外,不能不说对我国投资银行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国有企业和具有国有性质的财政资金作为我国投资银行资本金的来源,对投资银行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其经营绩效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比较显著,其结果是增加了我国投资银行的经营风险,影响了投资银行的竞争力和发展。

  由于我国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先于《公司法》的产生,故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的现象。就公司形态而言,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而且股东较少、股权分散程度低,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银行的组织形态单一对我国投资银行业以及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不利。投资银行内部的机构设置,除了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如规模等影响因素外,还必须权衡收益和风险并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存在着“路径依赖”,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再加上不能轻易裁员等因素,使得我国投资银行内部机构的改革也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投资银行理应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开发和激励。但由于我国投资银行绝大部分都是国有控股,所以在其设立之初就形成了“吃大锅饭”的收入分配机制,在公司内部一般只是按级别高低作为收入分配的比例依据,而并不直接将收入与贡献、业绩挂钩。而且,激励制度的改革往往会触动和调整一部分人的利益,从而遇到抵触和阻挠。所以,在我国投资银行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尚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除了上述的原因外,主要还有: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投资银行的粗放式经营能够获得一定的垄断利润,很难体现和评价人力资本的价值,投资银行业务的成功需要团队协作,在分配方面的平均化倾向实难避免。从长远来看,我国投资银行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必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外资的进入而逐步趋于合理和完善。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初始结构创建于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且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也不过是十余年的时间,但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及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我国投资银行制度也不断面临着变革的需求。而且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具有显著的特征和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所以,无论是进行我国投资银行的制度设计,还是研究我国投资银行风险控制等问题,都必须考虑到我国投资银行制度变迁的特征和路径依赖的特殊性。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