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

2014-05-16 01:28
导读:3、银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逐步建立和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为表外业务的拓展提供了保证 商业银行长期在计划经济和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运行,缺乏自主经
   3、银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逐步建立和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为表外业务的拓展提供了保证
   商业银行长期在计划经济和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运行,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发展的动力,缺乏业务创新的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银行经营机制的转轨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增强,不断开拓和创新业务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这为表外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4、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推出为银行开展表外业务提供了可操作的对象
   1984年提出建立金融市场至今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从原来只有少数国债和金融债券品种的市场发展为目前包括上千个品种的市场。就股票市场而言,从90年代初的几十家发展到上千家,参与者已达6000多万人,筹资达4000多亿元,国内股票市值2.65万亿元,相当于GDP的32%左右。商业银行除进行国债、企业债券的投资外,还允许向证券公司发放股票质押贷款。也有许多银行开始通过银证合作形式参与金融市场。又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大批投资基金的设立、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进入市场,使市场主体迅速膨胀,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非常迫切,按照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远期外汇市场发展的要求将逐步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利率期货和期权、债券期货和期权、外汇期货和期权、可转换债、认股权证等产品。金融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对表外业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客户对金融服务性需求的增加为表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两大部分,公司客户具有因行业、规模、经营状态等不同情况之分,个人客户也有因不同的收入水平、职业身份、受教育程度、地区习俗之分。对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种类、服务形式和手段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客户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呈多样化趋势。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公司客户来看,以前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对银行主要是资金、结算等方面的需求,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公司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经济向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单纯的存贷款业务需求逐步向代理收付、现金管理、管理咨询、资信评估、融资担保、票据发行便利、委托理财、信息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的金融需求发展。
   从个人客户来看,随着个人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个人对银行的需求开始从单纯的存款业务转向代理收付、个人理财、基金投资、国债投资、证券买卖、购买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客户对金融服务性需求的增加为表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6、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为表外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因为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信息处理等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业,改变了银行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增强了银行处理业务的能力和技能。
   我国从80年代起开始建设全国金融卫星通讯网,至91年正式联网成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卫星小站600多个,使全国电子联行业务覆盖了全国省、地市以上分行,已在全国25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以网络传输或磁介质交换为传输手段的同城清算系统,以及7个大城市的同城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基本实现了同城清算的半自动化。
   对个人客户的服务项目中采用了自动出纳机(ATM)、销售点终端机(POS)、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
   在公司客户的服务项目中推出了全国银行信息通讯系统、电脑账务处理等;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使金融业有条件为客户提供优质低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为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和新的金融服务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总之,随着我国加入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生存压力的增强和竞争的日益激烈。通过拓展表外业务提高利润水平、吸引优质客户、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已非常迫切。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在发展表外业务方面的优势,如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雄厚的客户基础等,抓住机遇,积极拓展表外业务,使之逐步成为银行业务的支柱。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9
   2、胡章宏《欧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金融与保险》2002、4)
   3、王毅等《发展银行中间业务迫在眉睫》(《金融与保险》2002、1)
   4、朱雁萍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几点思考》(《金融与保险》2002、3)
   5、陈虹等《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思考》(《金融与保险》2002、9)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发展我国银行保险的现实意义(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