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骆驼评价指标的中国银行经营效率实证研究(2)
2014-05-18 01:08
导读:三、对中国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1.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中所使用的样本数据主要是来源于中国银行网站所公布的2003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金融界
三、对中国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1.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中所使用的样本数据主要是来源于中国银行网站所公布的2003年至2006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提供的中国银行股票资料及其他相关监管部门发布的数据,并经过综合整理后得出。经过整理的样本数据如表2所示。
3.结果分析与效率评价
从表4可以看出中行的综合业绩总的来看并不佳。从2003年到2005年,经营效率呈下降趋势,但在2006年获得了较高的增长。分析其原因,股份制改革对中行提出的要求更为严格,使得中行在自身调整过程中某些方面面临严峻的考验,比如不良贷款一直居高不下,还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中行的资产负债率、管理水平和流动负债比率有明显的改善,资本充足率也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水平,使得中行抗风险能力能够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化;另外,总资产报酬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总体也呈增长趋势,银行股本收益率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上,这样构成了中行保持正常运营的原动力。中行抗风险能力增强和稳定收益的综合效果部分抵消了不良贷款增长等方面的弊端,使中行总体的评价结果出现了虽然目前比较灰暗,但预期前景光明的局面。
从评价结果看中行的不良贷款是逐年上升的,2004年实行的股份制改革使中国银行原来隐藏的不良贷款浮出水面。虽然中行的不良贷款逐年增加,但并没有出现大幅增加的异常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对中国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了收购和经营,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行在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不良贷款采取了有力的控制手段。中行在今后的经营中应进一步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逐步减少不良贷款,努力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这样才能和外资银行以及其他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中行的盈利水平波幅较大,从2003年到2004年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较稳定的水平,但从计算结果来看2006年上半年的盈利水平与2005年相比略有降低,这是因为2006年的盈利水平是用2006年上半年的2倍估计得出的,一般来说银行后半年的盈利水平要比前半年高,以此数据作参考,如果没有出现异常,预期中国银行到2006年末的盈利水平将高于2005年。
中行的成长能力从2003年到2004年呈增长趋势,但在2004年后出现下降。这反映中行在股份制改革中处于调整状态,制度的改革对中行的成长提出了挑战。股份制改革对中国银行造成的影响是全面的,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冲击,中行受到股份制改革的冲击后短期内出现徘徊停滞甚至暂时的倒退都是正常的,但长期内成长能力应该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从长远来看,股份制改革将优化中国银行的结构,增加其营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其综合实力的提升,经过初期的波动和冲击后,预期中行将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可见,2004年的股份制改革对我国中行的各个方面,不管是综合业绩,还是不良贷款、盈利能力、成长能力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变化有些促进了中行的发展,有些却对中行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中行应尽快适应股份制的转换,增加自身的抗风险、抗冲击能力。股份制改革是一个试探性改革的过程,在国内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中行只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化挑战为机遇,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束语
股份制改革前后我国中行整体的绩效出现了短期的恶化,但总体趋势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好,但不良贷款率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中行作为我国股份制改革的试点银行,在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的过渡和转变过程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这可以为其他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所借鉴。中行如果想要在今后提高整体经营业绩,必须注重经营能力、资产质量、流动性要求、资本充足以及盈利能力的综合权衡,并把盈利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