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1)(2)
2014-05-18 01:10
导读:二、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1.建立合理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利率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贷款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
二、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1.建立合理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下,贷款利率成为贷款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贷款定价过高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反之,则可能使竞争到的贷款业务无利可图。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是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要。各商业银行应该在市场基准利率基础上参照合理的成本收益方法确定本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同时,使用客户盈利分析模型确定对不同客户的利率水平。在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时,应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客户让利幅度、产品收益相关性及因提前还款、违约和展期等导致必要的价格调整等因素,最终确定价格水平。
2.积极推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及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应努力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制定科学的利率研究与决策机制,实行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来进行风险管理。第二,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国际上通行的基本流程一般都包括识别、计量、处理和评价四个阶段,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借鉴全球银行业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有益经验,使银行尽可能地将风险限制在预设和可控的范围之内。第三,积极推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
3.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努力实现经营与收益的多元化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与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发展中间业务既能降低对单一存贷业务的依赖又能有效抵御利率波动的影响。而表外业务如为企业提供咨询、投资决策、基金托管等则可为银行业提供更大的利润空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4.培养和引进利率风险管理人才
在西方商业银行中,一支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队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利率长期处于央行管制的保护下,银行从业人员没有利率风险意识,缺少利率风险基本原理和控制技术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各商业银行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
培训,强化其风险意识;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从国外金融机构引进高素质、有经验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增加行业竞争的砝码。
5.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
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实践证明,国外利率市场化确实使许多国家从中受益,金融效率得到了提高,资金分配得到了优化,整个经济、金融系统得到了改善。但也有一些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后出现了银行倒闭数量增加,甚至出现了金融危机的情况。因此,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繁荣下的理性[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毕芳,孙璐.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探析[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3):58-60.
[3] 华先本.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J].湖北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押85-87.
[4] 宋方.利率市场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利率研究,2006,(5):48-51.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 刘刚.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信息,2006,(10):150-15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