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我国金融制度的变迁(2)

2014-08-31 01:40
导读:(三)银行商业化改革(1994-1997年) 1994年,国家开始实行“贷款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金管理新体制,标志着我国体制改革进入商业化改革新阶
  (三)银行商业化改革(1994-1997年)
  1994年,国家开始实行“贷款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金管理新体制,标志着我国体制改革进入商业化改革新阶段。这一时期的改革举措包括:(1) 设立政策性银行,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离;(2)对国有专业银行全面实行贷款规模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3)央行不再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不再对财政透支;(4)按照1996年6月全国银行业经营管理会议上提出的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目标,各专业银行开始注重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银行资金风险管理。
  (四)1998年的信贷体制改革
  1998年,中央政府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决定在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五)2003年制度变迁绩效
  以恢复合作制为基调的96改革,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使信用社始终缺乏基于自发秩序的演进主义特征,基层主体参与不足甚至抵制,这种情况下,“制度失败”是必然的。因此,2003年启动的农村信用社市场化改革,事实上是国家对农村信用社背离合作制后开展商业化经营的认可。
  如上所述,我国的金融改革一开始就选择了渐进的改革方式。基于这一制度演进模式的限定与约束,同时也为了减少改革与现存、经济秩序和社会利益结构之间的摩擦,我国金融改革路径选择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外延扩展上,如增设一些新的机构,引进一些新的工具,开辟一些新的市场等等。而对那些涉及面广,可能对现有制度框架和金融秩序造成冲击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民营金融机构的问题,则尽可能采取回避和拖延态度,把改革的矛盾和困难后移。即使是已经推出的一些金融制度安排,也仅具有创新的“外壳”,内容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离市场化要求甚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
  [1]世界银行.世界银行1997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3]钱颖一,中国市场化过渡的制度基础,载胡鞍钢主编《中国走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王曙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樊纲,论改革过程[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6]樊纲,两种改革成本和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1).
上一篇:浅析超主权货币实现的可能性 下一篇: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