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2)
2014-08-31 01:42
导读:三、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1. 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公允价值的第一层次,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判断资产和负债价值的
三、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1. 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公允价值的第一层次,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判断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符合条件的市场进行明确限定,即什么样的市场是公平市场,危机前仅以交易是否活跃作为唯一判断标准,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公平市场至少还应包括每一产品都应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一项产品和服务都应是同质的,交易双方信息充分对称,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没有成本。
2. 重视特定主体的信息
当活跃的市场已不复存在时,即公允价值计量赖以存在的前提发生崩溃时,要改变基于市场的信息比基于特定主体的信息更可靠的认识,回归到一种更能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估价方法[5]。例如,在金融危机下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投资者非理性的出售金融产品,造成市场资产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偏差时,此时基于市场上的数据往往不能反映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这一情况下,利用特定主体的信息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比利用市场上数据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更加公允。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符合公平市场条件的价格,为了避免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动机进行选择从而影响信息的可比性,此时应由外部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于每一会计期间发表某地区公允价值的权威文件作为计量的依据。
3. 增加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在日趋复杂的社会中,公允价值试图把复杂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一个公允的值是十分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公允价值其他任何单一的计量属性都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增加公允价值计量中信息披露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处于第一层次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是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这样一种价格往往掩盖了不确定的市场状况和经济环境(例如本次金融危机)。因此,仅仅披露公允价值的数值是不够的,还要披露该项资产的潜在风险、估价的方法与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等因素,必须说明公允价值是通过活跃市场报价确定、还是采用计价技术估算得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 成立公允价值治理委会员
在经营管理中,对于衡量其经营状况、利润分配、纳税等方面来说,盈余是最为重要的财务指标。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比较重视企业的盈余。随着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在财务报告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对盈余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情,生产门、销售门、技术门,甚至是外聘家的意见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公允价值的准确与可靠,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允价值治理结构。成立公允价值治理委会员便显得尤为重要。公允价值委员会应属于企业的治理层,其主要职责是评价内部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外部估值信息的可靠性,以定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
[1]谭天明,公允价值资产价格泡沫与次贷危机问题研究[J].集体经济,2009.1.
[2]侯彬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硕士学位,2007. [3]高丽阳,公允价值的功与过--源于次贷危机的感想[J].经济,2009.2.
[4]盖地、李昊,财务杠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J].管理论坛,2009.3.
[5]刘丹丹、于红雨,次贷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