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适度汇率水平与外汇投资(2)
2014-09-01 01:08
导读:二、从汇率角度提高货币政策效应 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安排使得“双顺差”短时期内无法改变,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票据对冲、抑制投资等手段进行调节
二、从汇率角度提高货币政策效应
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安排使得“双顺差”短时期内无法改变,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票据对冲、抑制投资等手段进行调节,效用都是短期的。
1. 对于我国来说,短时期内汇率完全浮动不现实,但汇率浮动幅度能够更为灵活完全可以做到。通过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人民银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而被动增发大量基础货币,从而收缩市场货币总量,有效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同时根据当前国际的多极化趋势,人民币汇率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成份可以适当减少,增加欧元、英镑、日圆等货币比重,避免美元波动牵连我国货币大幅度波动风险,将未来以市场为基础的均衡汇率与世界多元化经济体联系在一起。
2. 现有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基于外汇紧缺时期,结售汇外汇管理体制对于外汇储备增加有积极作用。随着贸易顺差出口创汇越来越多,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投放的人民币大量增加。因此,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放宽企业和个人用汇自由度,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由国家集中储备外汇向民间分散外汇转变,由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向有条件的对外投资转变,是我国国际化发展的途径,才能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彻底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3. 汇率制度改革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尤为重要。首先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及企业回避汇率风险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使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逐步融为一体。同时,调整贸易政策和引进外资政策。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对出口和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密切联系,在当前出口贸易激增和外商投资数量扩大的背景下,内外资一视同仁“两税合一”成为大势所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4. 加快外汇市场建设,为各类经济主体规避风险提供有效渠道。进一步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允许不同交易目的的主体进入外汇市场交易,提高外汇市场的竞争程度,同时为使市场参与主体具备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增加经济主体的选择,减少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的投机行为,使市场对人民币的价值定价更加真实、准确。
5. 引导企业主动适应汇率变化,适当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专业人员,增强处置汇率风险的能力,增强对外汇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加强成本核算,控制费用开支,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注重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尽快实现产业升级。
6. 银行应积极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商业银行应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形势和要求,抓住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正确处理改进金融服务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适应不同需求的外汇避险工具,并相应拓宽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期限设置。
三、
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向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迈进的必经之路。现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此前提下,中国应不断改进外汇管理手段,围绕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人民币汇率稳定,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努力为支持对外贸易和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
[1]温彬,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效应和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3).
[2]李扬、余维彬,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06(2).
[3]韩剑,资本流入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对我国外汇政策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6(5).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