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取向(1)(2)

2014-10-23 01:57
导读:二、中国统一金融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然

  
  二、中国统一金融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拉大。1999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依次为10 693.4元、5380.8元、4 283.3元,西部与东部间的相对差为59.9%。截至2003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依次为20109.73元、8207元、6656.42元,西部与东部间的相对差为66.9%,可见东、西部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虽然东、西部差距的扩大与各自的区位条件、工业基础、文化背景和市场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但统一的金融政策无疑对差距的扩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统一的金融政策在东部和西部产生的效果不同,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也就不同。
  
  (一)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的调控力度不同
  1.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不同效果。中国东部地区经济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相关比率高于西部,而且金融市场较西部成熟,货币传导机制较为灵敏。因而,东部地区的货币乘数大于西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东部的作用效果强于两部。
  金融相关率是金融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它体现了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反映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引导现实经济活动的水平,是衡量货币化进程的一个核心指标。如表l所示,西部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小于东部地区,而且金融相关比率的增速小于东部地区,两者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货币化进程落后于东部,西部地区有相当一部分货币供给被经济货币化进程所吸纳,货币乘数因而小于东部,同样的基础货币所能实现的货币供给数量东部地区大于西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另外,东部地区银行间的拆借、质押式回购、现券交易额占有绝对比重,各项指标基本都在80%以上,而西部地区银行间货币市场交易较少,因而东部地区货币传导较为顺畅,而西部地区的货币传导机制极不灵敏(如表2所示)。
  可见,西部地区货币乘数较小,而传导机制又不灵敏,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区域间呈现出较大的效果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部地区资金的供不应求。

  2.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不同效果。中国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国有经济,而且非国有经济经济效益高,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其内源融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自我发展能力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附程度低,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有经济,对银行的依附程度较高。紧缩性货币政
策在东、西部的效果不同,西部所受的影响强于东部。
  如图1所示,西部地区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整体上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除了北京比例较高为55.75%以外,其他省市都在40%以下,而西部除了内蒙古的33.22%和新疆的24.25%以外,其他省市的比例都在40%以上。国有工业对银行贷款有较高的依赖性,而西部地区国有的高比重决定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银行贷款的高度相关性,国家若实行统一的货币紧缩政策必然会给西部地区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社会损害有效控制的金融手段探讨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效率分析
上一篇:金融期货价格波动限制机制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