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金融领域问题的分析与建议(4)
2014-11-25 03:00
导读:利。全民炒股热就是这样出现的。我们注意到,在通货膨胀高企的形势下,由于劳力、交通、能源、原材料、设备价格不断上涨,实业部门的平均利润率及
利。全民炒股热就是这样出现的。我们注意到,在通货膨胀高企的形势下,由于劳力、交通、能源、原材料、设备价格不断上涨,实业部门的平均利润率及经济效益不能不呈日益下降的态势。这种下降中:(一)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下降速度快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重工业决于轻工业。(二)生产过剩部门快于供给不足部门。在房地产开发热被宏观调控政策抑制后,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又将过剩货币资本投入期货(1995下半年)及证券股票(1996年)的投机领域。这就刺激起了1995下半年至1996年中国在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二轮金融投机潮,第二波泡沫经济形态。
九
因此,对通货膨胀下降的统计,应当作具体分析。近年来,民生用品及服务业价格上涨逼人,这是每个人都能在实际生活中体察到的不争事实。但从统计上看。物价却有回落之势,为何有此矛盾现象?实际上,当前的部分物价回落与部分物价上升,均是经济形势不良的表现。第一由于产业部门的不景气,工业及建筑业所用原材料由于需求面减少而下降,第二是机电部门产品由于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积压严重而大幅削减价格(如汽车、电视)。第三由于部分轻工业消费品清理积压库存,甚至由于破产清仓而大幅削价。第四由于今年农产品生产过剩而导致价格下降。近年来,农业部门利润(经济效益)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尽管政府通过“菜蓝、米袋”工程提供财政补贴予以扶持,但其结果是加剧了各地政府的财政困难。
这四个原因导致物价下降,是暂时的,正是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反映。一但另一方面,尽管物价回落,由于众多产业及建筑部门持续不景气造成的大规模失业、半失业,从而导致多数居民收入的下降,其降速及降幅高于物价下降速度,因而对低收人居民来说,物价仍呈相对攀升,对普通百姓仍属逼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十
期货及股票证券投机,在1995-1997年间,导致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迅速崛起了一个拥资巨亿的即拥有庞大私人金融资产的食利者阶层,这表明中国已形成金融业资产阶级。江浙、广东、中南及东北地区均出现拥有巨额资金及金融资产的民间金融财团,操控证券期货市场汲取巨额资金。
近年中国经济中,出现一种畸形的表现,即逆反淘汰,小淘汰大,弱淘汰强,技术落后淘汰技术先进,乡镇企业淘汰国有大工业。这多是借助金融杠杆而实现的。
随着第二金融体系的形成,中国当前的社会产品分配形式,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按劳分配(改革前的按权或级别分配)转变为按资分配。代表纯粹货币资本的食利者阶层随之出现。这一寄生阶层的生成及壮大,加速了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一近年暴富的金融食利阶层,国家在税收征管上至今无所举措。尽管其个人收入,年利以千万甚至上亿为计。
十一
当前中国经济,只有东南沿海区域尚好。即因为其能得到深圳、上海金融市场中汲取到的资金力量的支撑。
中国工业改革较成功的时期,是1991-1994年期间。当时 纺织品出口业及一部分机电产品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意义重大的成功。但在1993年以后,由于国际金融资本带头将投资引向中国国内房地产业,中国经济的内部投资在房地产高回报的虚假利润诱导下,大批资金转移方向而用于内需主导的房地产开发业,使一批出口部门由于资金不足银行周转不灵而衰落下来。由于资金短缺形成的金融市场高利率,以及继之在新自由主义模式改革派经济学家建议下采取的一些金融新政策,如高利率,对出口业实施高税率(缓留退税等),进一步严重打击了中国出口业。1995-1996出口年度中进出口一度甚至出现贸易逆差。出口业的这种衰退,使1992年以后中国工业进军开拓国际市场的有利攻势失去了前进的势头。出口工业的不景气,是近年国内产业急剧陷入衰退和危机的重要原因。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政府为什么在经济政策上不对进军国际市场的产业给以积极扶植和保护?近代各国工业化的历史表明,国际市场的占有量和占有率,是推动国内工业景气的标志。出口加工业的繁荣与否,直接与国内就业率有关。(可参看美国财政部的年度报告)没有国际市场,就不会有国内产业的高就业率和经济繁荣。因此,当1995年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使国内房地产开发热冷却后,加上出口行业已发生的萎缩,一系列带头产业下落所引起的落潮效应(投资逆减乘数规律),立即导致1995年以后中国产业部门陷入相继衰落的困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