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将会影响国有商业外汇资产的头寸匹配和不同币种搭配,从而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我国对外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对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然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显著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两年中,国内银行体系的外币业务贷存比一度高达90%12)上,反映出银行外汇资金供应相当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外汇信贷业务的需要,多家银行向主管部门了以人民币资金购买外汇,并向客户发放外汇贷款。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外汇资金来源问题,但是也造成了银行外汇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之间的币种不匹配。当人民币出现升值时,必然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汇率损失。
三、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
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问不断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结售汇等中问业务的汇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按照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天的波动幅度在千分之三以内。①目前,国内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照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
四、人民币汇改后,汇率波动幅度扩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新的安排后,意味着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过去扩大,变动频率加快,如上图所示,人民币在汇改之后,一直处于单边上升通道。因此会导致国内企业的外汇风险上升,会增加银行受损的可能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水平的调整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敞口头寸,也会通过影响企业的状况(特别是出口类企业),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汇率波动的频率提高后,银行客户面临的外汇风险会增加,直接从事的企业会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盈亏起伏,这也就影响到银行盈利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风险和控制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过去长期在固定的汇率下经营,外汇风险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有待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相关的外汇风险管理的制度、技术、人员、体系等尚未经历过弹性汇率的。同时,外汇风险的政策和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离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很多出台制度和政策还只是停留在纸上,但在实际中实施不力,甚至根本无人执行。如交行在业绩公告中就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公布实施后,由于缺乏市场化的避险工具,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所采取的措施有限,汇率风险将对本集团盈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处于单边较大幅度升值状态,对国有商业银行利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2005年人民币汇改使建设银行汇兑损失人民币13.06亿元,银行实现损失人民币3.71亿元。2006年上半年,建设银行汇兑损失高达24亿元人民币,而国内第一大外汇银行——中国银行汇兑损失更高达35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是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加大汇制改革对其整体经营影响的研究,积极转变经营思路,同时应充分利用汇制改革给商业银行业务带来的增长空间,最大程度地规避汇率风险的不利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