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2)
2014-12-26 01:09
导读:从上表可以看出,内部筹资比例甚少,而外部筹资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中。股权在外部筹资中的比重又占较大的分额。如在2000—2002年的各个年份中.配
从上表可以看出,内部筹资比例甚少,而外部筹资的比重占绝对优势。其中。股权在外部筹资中的比重又占较大的分额。如在2000—2002年的各个年份中.配股融资或增发融资额占最大比重.长期负债融资占长期资金来源的比重一直都比较低,但在2003年,由于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监管,并且再融资受到者的普通厌恶,股权再融资在长期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长期负债占长期资金来源的比重达到历年中的最高。
由此可见.从上市公司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比较偏向于将股权融资作为其长期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上述事实与资本结构理论要先依赖内部资金,其次是负债,最后才是发行新股的融资顺序行为有着截然的不同。
通过上表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倾向上采取普通股筹资方式,且在普通股筹资上又存在较显著的“配股偏好”现象,配股和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合计融资额占累计融资额的88%。虽然近年来可转换债券融资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由于过低的转股价格以及转股条件的可修正性,可转换债券在我国演变成了“必转换债券”,使其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股权融资,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率逐年降低。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国上市公司争相采取普通股这种高的融资方式?而在股权融资方式的具体选择上又如此一致地选择配股方式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