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问题的探讨(1)(2)
2015-03-05 01:09
导读: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国企和商业银行的责权可以脱钩。 3、商业银行市场化的经济行为与滞后的内控、监管机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真
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国企和商业银行的责权可以脱钩。
3、商业银行市场化的经济行为与滞后的内控、监管机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真正的商业化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银行在市场中的趋利动机与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并存,使商业银行的商业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副产品—金融风险。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非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转轨过程中都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监管机制,银行内部也没有完善的内控机制,不计风险地将大量资金贷给房地产等高风险的行业,这样在内外约束机制均缺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极易产生道德风险,不计成本的扩张资产和负债,甚至进行违规经营,其结果只能是风险成本由国家或社会承担,而经营者却逃避了责任的追究。反映在账面上,国有商业银行必然是资产质量下降,财务状况恶化。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过程中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极不规范、带有很强投机性的行为。
4、寻租活动与不良资产。在经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并存,市场机制还不健全,相应的法律约束
也不够严格,导致金融领域内大量寻租活动的产生,给金融机构违规和违法操作,金融系统内部人员的腐败留下了余地和空间。在转轨时期,旧的
规章制度失去效力,而新的规章却尚未形成,由此产生了许多监管上的真空和漏洞,这使许多不利于金融系统稳定,不利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违规、违法活动得以滋生和发展,进而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和各种金融风险。
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也日益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处置不良资产不仅关系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此,1999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丸s。t随na罗二nt corpootion简称为A入I),分别负责处置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以图化解我国银行业可能面临的危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自从成立以来,先后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收购了1 .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对580个企业总额达4050亿元的债权实施了债转股,并综合运用重组、拍卖、诉讼、清收、分包、破产、出售,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手段。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2年底,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014.42亿元(不含政策性债转股,下同),回收资产1013.18亿元,其中,回收现金674 .82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33.61%和22.39%。 四家公司处置情况分别为:华融公司累计处置631 .50亿元,回收资产272 .51亿元,其中,回收现金197.87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43.15%和31.33%;长城公司累计处置1060.31亿元,回收资产198.76亿元,其中,回收现金98 .20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18 .75%和9.26%;东方公司累计处置454.61亿元,回收资产206 .01亿元,其中,回收现金
112.35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45 .32%和24.71%;信达公司累计处置868亿元,回收资产335 .90亿元,其中,回收现金266 .40亿元,资产回收率和现金回收率分别为38.70%和30 .69%。
四家公司采取招标拍卖、协议转让、诉讼追偿、国际招标、破产清偿等方式,加快处置进度,提高现金回收率。全年共处置不良资产1327.25亿元,比2001年多处置1 06 .18亿元,增幅为8.700;0;收回现金317.50亿元,比2001年增加64.38亿元,增幅25.43%;现金回收率为23 .920;0,比2001年的20 .730;0提高了3 .19个百分点。
不良资产剥离之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下降了近十个百分点,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强化金融监管的措施建立了不良贷款监测系统。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了信贷内控管理,健全了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责任制,由此银行信贷资产的存量和增量风险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化解和抑制。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依然不容乐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仍有2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近几年产生的新增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