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1)(2)
2015-05-05 02:07
导读:1.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可以使风险在市场范圈内分散。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保险公司、基金以及中小银行都可以是违约保护的出售者,它们通过向银行出
1.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可以使风险在市场范圈内分散。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保险公司、基金以及中小银行都可以是违约保护的出售者,它们通过向银行出售违约保护承担起原本由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使金融市场参与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来确定自己的信用风险暴露水平,在打破银行对信用风险业务垄断的同时使原本集中于银行的风险在金融市场体系内得到合理配置。同时,由违约导致的损失在社会范围内被更多的机构所承担,减少了违约事件对社会经济体系的冲击。
2.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出售违约保护加入到它们通常难以涉及的公司信贷领域,由于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和其传统业务内含的风险的相关性通常非常弱,因此,金融机构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使其持有的资产具有更为分散的风险结构,在降低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的同时使金融体系的风险也相应降低。
其次,信用衍生产品还为银行退出提供了简易的渠道,有利于风险的有效管理。当银行因对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判断而期望信贷退出时往往会因包括地方政府压力在内的退出障碍而难以实施(姜建清,2004)。信用衍生产品的运用可以使企业债务保持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同时使银行与企业的信用风险在事实上隔离,达到信贷退出的效果。这样,银行可以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以非常灵活的方式管理其风险暴露。
三、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建设的现状和局限
为推进金融创新、转移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2005年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两种CDO产品(分别为开元一期、建元一期)的招标发行同时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信用衍生产品,凸显了金融监管当局推动金融创新的意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但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应根据各种信用衍生产品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经济金融的现实状况确定出适合的发展路径,CDO等组合类信用衍生产品因其具有融资特性、定价复杂等因素不宜作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初始阶段的主要交易工具。
1.CDO的融资特性会使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泛滥的流动性问题更加严重。据央行统计,2006年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2.69万亿元,而贷款余额为22.43万亿元,存贷差达10万亿元,为2000年的7倍。流动性过剩还表现在贷款利率上。过去贷款利率多为基准利率上浮30%,但近年来很多银行开始下浮10%放贷,并且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求的保证金比例也在不断下降,一些银行已降到30%甚至更低。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我国反向抵押贷款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客户信息在金融集团内的共享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