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的对策(1)(2)
2015-05-20 01:26
导读:2.消费信贷业务。自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正式启动,消费信贷由最初的个
2.消费信贷业务。自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正式启动,消费信贷由最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种,发展到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医疗贷款、家庭装修贷款、个人旅游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房屋按揭贷款、个人质押贷款、婚嫁贷款等业务领域。1997年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仅为190亿元,到2002年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近8000亿元,而到2004年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15922.3亿元,2005年一季度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则达16743.7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0.6%,是1997年的80多倍。其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占全部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77.3%;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占全部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10.2%。显然,住房和汽车正成为拉动我国居民消费的两大支点。
3.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将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实现银行零售业务功能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商业银行理财方式只是传统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的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并且限制条件较多,往往停留在简单的中间业务办理及一些咨询建议、业务品种的介绍等方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三、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开展的因素
1.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银行零售业务需要坚实的个人信用基础。在我国,征信制度刚刚启动。一方面,缺乏对个人信息资料的积累与储存,缺乏科学判定个人资信状况的标准和尺度,金融机构之间的个人信息资料的沟通与交流更是空白。另一方面,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刚刚起步,缺乏足够的数据量,没有严格的数据录入和校验程序,已有的数据质量较差,资信的调查和收集也非常困难。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贷币政策委员会制度的对策思考
浅议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