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权多元化与家族式企业的公司治理(1)(2)
2015-11-21 01:03
导读:(三)委托代理理论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企业的所有者不再亲自管理自己的企业,而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也并不就是企业的所有者,逐渐产生了所有者
(三)委托代理理论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企业的所有者不再亲自管理自己的企业,而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也并不就是企业的所有者,逐渐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企业所有者将企业委托给管理者经营管理,为防止经营者牺牲所有者的利益而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所有者会设计出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措施,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必定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因为企业的经营者是所有者或股东选择的,债权人为了防止经营者为了使股东利益最大化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会在贷款中增加保护条款。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同时为了监督保护条款的执行,会产生相应的监督成本。詹森和麦克林对委托—代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一)产权方面
民营企业是相对于国营企业而言的企业实体, 包括私营、个体、合作制及民间资本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其中,家族式民营企业是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企业的规模取得了巨大的增长, 已经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对于它的发展前景,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持乐观态度。但是, 正当人们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的空前成功而感叹的时候, 必须看到民营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多不利因素将会阻碍民营企业的未来增长, 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产权制度问题是如何影响家族式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
家族式民营企业创立初期,企业规模较小,它是以家庭为单位,所有者和经营者往往是同一个自然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这些所有者都希望整个企业都由自己的家族成员来经营。
家族式民营企业大多产权单一,表现为封闭的个人及其家族所有,很少有外人参股,在所有权方面,表现为所有权高度统一。家族式企业的出资人主要是基于亲戚朋友的人际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其弊端明显:造成公司成立后营运资金短缺和再融资困难。由于资金的来源比较有限,同时企业信息不公开、信誉较低、监管成本高,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更难以上市,客观上限制了家族式民营企业通过银行和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容易引起内部分化和产权纠纷。由于家庭成员出资的目的不同,企业盈利以后,一些家族成员会希望尽快收回成本和明确属于个人的收益,而另一些成员则出于很强的事业心而倾向于将企业的留存收益用于企业的扩大生产,这就加剧了企业的内部分裂。由于产权在家族成员之间不明晰,也容易引起资产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产权纠纷。本文认为,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家族式企业治理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家族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而家族式企业更应该关注产权问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公司治理方面
公司在日常治理方面,主要是最初的创业合伙人等占据着公司的重要岗位,施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难以形成所有者和经营者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家族式民营企业大多由所有者本人,或任用家族成员来经营和管理,很难实现决策科学、执行严格和奖惩分明,特别是当家族成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利益争斗时,决策结果具有很强的感情因素,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
尽管少数公司也聘请了专业的经理人,但是在治理中,往往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分歧较大,企业的各个实权部门仍旧被所有者掌控着,经理人很难开展工作,发挥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很多企业的业主与经理人宣告分离。
此外,民营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存续和发展,健全的董事会应该能够有效行驶相应的功能以实现对企业的治理,而我国民营企业的董事会功能目前仅仅流于形式,家族之外的董事会成员很难发挥作用。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朱盛楠 毛志忠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关系研究
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