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的风险隐患与防范对策(1)(2)
2016-03-28 01:00
导读:(三)人才配置的制度性缺陷依然存在 目前,改制后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逐步上市的过程中,已接受市场化竞争的挑战。但在高层经理人员的选拔上却未按
(三)人才配置的制度性缺陷依然存在
目前,改制后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逐步上市的过程中,已接受市场化竞争的挑战。但在高层经理人员的选拔上却未按照市场化运作,仍由政府任命。虽然有人把这一问题归咎于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但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与意识形态及人事管理体制相关。我国存在典型的“二元性经理市场”特征,即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的“外部经理市场”,以及国有企业内部形式上存在的竞争选聘经理的“内部经理市场”。
实质上,我国目前的人员管理方式是,高层管理人员实行任命制,而对中低层的银行工作人员实行选聘制。这种“对下不对上”的用人机制,产生很多弊端。关系人情左右着人才的选聘,导致重要岗位人才的选拔不尽人意,出现一种怪圈,该辞退的人员不能辞退,优秀人才不能上岗。特别是不同层级的管理岗位,德才兼备的人才不能被选拔到管理者的岗位,这给商业银行管理造成了不能量化的损失。更有甚者,一些管理者还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的关系人员从网点或其他单位调入关键业务部门,但他们又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致使相关关键业务管理不能保证正常运行。在薪酬的设计方面,不能体现激励机制的作用。由于国家控股银行高层管理者按行政级别制定工资标准,而且工资高低与经营业绩相关度不明显,使得经营者贡献与回报不对等,轻者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重者钻内部控制管理的空子,人为造成内部管理隐患。
(四)没有形成完备而成熟的监督管理机制
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政府管理部门、银监会、证监会的监管,存款保险制度、社会监督、行业自律都是有效的监管手段,但从其监管的内容、制度与有效的力度看,特别是金融业务的交叉监管协调方面还没有适应银行业多元化经营发展的要求。2006年5月证监会下发的149号文件中对“银证通”业务的叫停,对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方面提出了质疑,这实际上是潜在地对现有的金融监管协调提出了挑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基于金融业交叉产品上的银行业务创新
关于中小商业银行开展咨询业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