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成本收益分析.(1)(2)
2016-06-28 01:04
导读:社会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引起社会资金分配结构的变化,资金充裕和资金匮乏企业并不能在相同的成本收益水平下使用资金,客
社会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引起社会资金分配结构的变化,资金充裕和资金匮乏企业并不能在相同的成本收益水平下使用资金,客观上造成了社会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问题,货币政策在维持国内物价水平的约束下,分配给内向型企业的资金只能缩减。
我国现行汇率改革的成本收益分析
维持目前的汇率体制和汇率水平有何利弊?其收益在于汇率稳定,预期稳定,免除了汇率调整的弊,维持出口商的利益,使外贸的“马车”作用继续有效发挥。其成本在于汇率扭曲带来了错误的市场信号和错误的资源配置,也使货币政策完全陷于被动,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都栓在汇率上,公开市场的长期单向操作,上万亿的央行票据发行。有人说,央行发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要付息,而将外汇存放国外或者购买美国国债要取利,因为美国国债的利率高于票据利率,因而是有利的。其实,如果考虑汇率风险,就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从2002年以来,美元贬值了15%—20%,带来的美元资产缩水损失应当计入。不仅如此,央行发行票据的初衷是通过对冲外汇占款达到紧缩货币,但是,由于票据期限很短,发行是回收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到期时却使流动性被动增加。这种用平抑流动性短期波动来应对长期性的流动性变化,无法从根本上收缩由外汇储备增加导致的流动性的单边扩大,而且过度使用有可能加剧流动性的短期波动(汪洋,吕江林,2004)。现在央行票据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进行信用扩张和营利的工具,进一步扭曲了货币市场,同时票据也到了赎回期,不仅要发新回旧,而且要进一步增发,以对应滚滚而来的资金流入。由此可见,维持现行汇率体制和汇率政策的弊大于利。然而,汇率改革的成本和收益却不一定与此相同,这就提出了汇率改革的额外损失问题,不调整汇率的成本和收益反过来构成了调整汇率的收益和成本。另外还有几项调整成本是必须计算的。一是由于汇率低估和升值预期,大量热钱流入套利,升值后很大一部分必然流出。估计2003年流入的热钱在600亿美元左右,2004年又流入1000亿美元。如果汇率升值10%,假定一半流出,升值的弊为80亿美元;升值后流出880亿美元。二是外商投资的利润汇出。到2004年9月底,外商直接投资约5500亿美元,按10%的利润率计算,利润为550亿美元。如果一半再投资,升值后另一半(假定300亿美元)汇出,升值的成本(净损失)为30亿美元;升值后汇出330亿美元。两项合计,升值成本(净损失)为110亿美元,这是升值不得不付的代价。升值后共流出1210亿美元,是2004年外汇储备增加额的一半多,目前的外汇储备还能够应对得起。此外,美、日、欧盟等国对我国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颇有微词,使我国在
政治上陷于被动,贸易摩擦也日渐增多。
中国大学排名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人民币改称“中元”的法理新论
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