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票据市场弊病诊断(2)
2016-08-25 01:23
导读:我国票据业务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所在是,中央银行对票据业务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没有建立起各类票据统一印制、发行、流通机制和因票据的发行和
我国票据业务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所在是,中央银行对票据业务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没有建立起各类票据统一印制、发行、流通机制和因票据的发行和流通所应该具备的分级监控机制,因此,建立票据集中印制、发行、流通、信用评价管理体系,是我国中央银行的当务之急。
三、票据流通特点和中国票据市场基础建设对策
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票据和货币的区别:
货币的使用人不固定,流通次数多,中央银行印制货币后,通过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投向市场,其使用人不是唯一的,无法从源头上控制。
而票据则不然,票据行为的开始是出票,一张票据只有一个出票人,其特点是金额大,流通次数有限,票据的使用人有企业、信用社、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票据的行为除了出票之外还有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和到期兑付等环节,票据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以及到期兑付都涉及到金融机构,用中央银行的话讲是在“圈内”,这就为我国银行系统揪住“票据尾巴”提供了机会。
在现在计算机网络畅通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完全有能力和技术条件来提供票据的跟踪服务,只是我国尚未建立这种系统而已。
笔者认为,计算机网络化条件下通过再造的我国票据业务系统,通过集中商业银行各类票据的印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化的票据系统即可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计算机网络化条件下的票据业务系统是中央银行对目前各商业银行等系统可能跨行使用的各类票据统一集中印制发行的智能化计算机处理系统,它配合对商业银行可能用到的各类跨行票据甚至涉及国家经济利益的诸如增值税发票等票据的集中印制,分级发行、和流通管理、信用控制、贴现清算、信用评价为一体的票据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的功能应该包括: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入网人员和机构管理
主要实现对使用本系统的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各级机构和操作人员进行合法认定和操作权限的分配管理。
2、票据的印制发行管理
取消各商业银行对各类跨行结算票据的印制权,月初由各商业银行提出各类票据的需求用量,通过中央银行汇总后统一印制,建立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为一体的票据发行与请领机制,建立收发票据的双重注册机制,一是对于商业银行使用的各类票据实行各级央行和商业银行号段双重注册,由中央银行省级分行请领后,依据对同级商业银行各类票据用量分配号段。商业银行省级分行请领各类票据后将其下发号段的分配
情况报告央行,以便央行监控。各基层商业银行请领票据后,向同级中央银行注册登记。
3、票据的开发管理
商业银行负责对从中央银行购入的票据进行收发管理,对于每张票据的使用,通过逐级请领设定开发权限,实行授权开发,使票据的签发流通,受到全程跟踪监控。商业银行各会计部门在使用各类票据时遵循严格的票据使用报告制度,按照最小号原则授权开发使用原则使用票据。
中央银行基层行负责对辖属商业银行等机构的票据请领进行号段管理,所有金融市场所签发的每一张票据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查出票据的印制出处、开发的机构信息,开发的柜员、使用票据的原发企业。
4、票据的流通管理
对于金融市场签发的各类票据,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其印制央行、签发的商业银行,使用的原发企业(出票人)、承兑人、持票人等票据流转情况,在客户流通转让票据时通过该系统做背书转让操作,各种票据一律在取得时进行票据的合法性验证。
5、票据业务的授信权限管理
按照既方便商业银行经营又方便监督的原则,根据央行和商业银行管辖票据号段的范围对票据的签发金额进行信用控制,通过分级设定票据签发权限和监督权限,按签发权限追究票据责任制度。改变中央银行在票据市场中只限于颁发政策法令,被动接受犯罪事实,事后处理的现状,实现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票据授信金额的实时控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6、合法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交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