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出售的财富效应存在吗?(1)(2)
2016-10-01 01:04
导读:为股票i在时点t的预期收益,rm,t为市场在时点t的收益, , 为参数估计量,是利用事件日前一年的股票收益和市场指数数据回归得到。股票i在时点t的非正

为股票i在时点t的预期收益,rm,t为市场在时点t的收益,

,

为参数估计量,是利用事件日前一年的股票收益和市场指数数据回归得到。股票i在时点t的非正常收益ARi,t即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差:

其中,ri,t为股票i在时点t的实际收益。 同时,我们选择41天作为事件窗,包括事件前20天和事件后20天。采用累积异常收益CAR来计算资产出售公司股票在时间T1,T2间的累积异常收益:

由于证券市场可能存在消息提前泄露和市场反应延迟,本文主要计算了[-5,5],[-10,10],[0,1],[0,5],[0,10]等事件窗的累积异常收益。 2.资产出售动机识别与分类 上市公司资产出售公告一般会披露资产出售目的,但是,上市公司会极力避免披露公司经营绩效不佳或财务拮据等不利消息,以免引起股价的消极反应或债权人的警惕,因此其披露的出售目的可能并非其资产出售的真实意图,而且投资者也未必将其视为资产出售的真实动机。鉴于此,我们借鉴文献的方法,采用如下两种方式识别资产出售目的,分别对样本加以分组: 一是直接利用上市公司资产出售公告中披露的出售目的进行分组,包括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如增加流动资金,降低杠杆率,缓解资金压力等;以经营战略调整为目的的资产出售,如回归主业,收缩经营行业,引入战略合作者等;以调整资产结构为目的的资产出售:如处置亏损资产,盘活资产等。三组上市公司分别有33,42,22家,有31家上市公司未明确披露资产出售目的。 其次,资产出售是财务困境企业进行重组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收缩经营领域,提高集中度的重要途径,而上述两种动机是上市公司资产出售主要动机,在上述两种动机下,资产出售公司的财务和绩效状况是有差异的,因此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判断,对不同目的的资产出售进行区分。本文以上市公司的绩效指标:主营业务收益率(CROA)、净资产收益率(ROE)与财务指标: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率作为基础变量,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样本上市公司分为三类:表 1 基于杠杆率与绩效的K-means 分组
分组上市公司比例资产出售比例杠杆率均值短期负债率均值ROE均值CROA均值
组11921.8)22.7%0.30300.27300.02680.1149
组22629.9@31.3%0.73530.6818-0.0350.0606
组34248.3Y46.0%0.50060.44530.01570.1344
F检验153.301***83.749***3.279**5.148***
合计881008100%0.52760.47840.00290.1080
表1显示,组1为杠杆率较低,而绩效较好的上市公司;组2为杠杆率很高,而绩效较差的上市公司;组3杠杆率与绩效位于组1与组2之间。组2的资产出售是出于业绩或财务压力,其真实动机疑为改善财务结构,缓解资金压力,通过资产出售,特别是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而组1的企业资产出售往往没有财务或业绩压力,其真实目的疑为出于企业经营战略的考虑,如回归主业,提高经营集中度等;组3的资产出售真实目的则不明确。其后将着重对比组1与组2的资产出售的市场反应。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中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基金引入影响与绩效机理
禁止卖空机制与投资者行为退化的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