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未来信用建设的启(2)
2016-10-20 01:04
导读:1.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先进借鉴点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信用评估方面有其系统的优势。首先在理论方面极为先进,该协议引用了当前 社会 的金融
1.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先进借鉴点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信用评估方面有其系统的优势。首先在理论方面极为先进,该协议引用了当前 社会 的金融前沿理论,1997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布莱克的布莱克——舒尔茨期权定价理论、2003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恩格尔、格兰杰的ARCH和GARCH模型等理论在该协议中均有体现,许多当今金融领域的优秀管理 方法 在该协议中都被提及。其次、多学科综合知识 应用 水平极高。如IRB的163——168条的风险权重问题,引用了风险价值法VAR、概率密度函数PDF,并结合 历史 数据进行基于大型 计算 机应用基础上的统计分析;如IRB第439——457条的技术推导部分,彰显统计学专家对于金融数学炉火纯青的应用水平;Creditrisk 模型的风险计算引擎更是采用了卷积技术。第三、内部管理相当严格,整个协议可以说是围绕“风险”、“违约概率”(即PD)、“风险权重”、“模型”等要素展开,因此决定其在定量分析方面的精确要求。第五、前台数据收集紧密结合后台数据分析。如IRB的第230条明确指出:对数据收集的要求应和银行确认的违约概率估计值、风险评级模型的能力紧紧相扣。第六、知识产权意识强烈,相应的风险管理数学模型具有“注册商标”。如IRB第172条涉及的行业标准信用风险模型criditMetricsTM和PortfolioManagerTM。第七、该协议鼓励银行运用该协议,自评银行本身存在的敞口风险违约概率(PD),藉此提高银行的参与程度和对该协议的认可度,认识自己不足,调动各个银行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双赢。第八、该协议积极引进“事后检测”的手段,在该委员会的《与市场风险相关的资本补充》条文中明确了上述思想,其目的在于求出比相应市场风险大的损失数值——期望值,这既是一种项目管理的思想,又体现了委员会循序渐进的指导理念。上述亮点对于我们今后的信用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带来的冲击波
众所周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制度的一个关键是具备完善的信用授信机制。目前中国的信用建设实际上也是社会综合授信体制的一个部分。目前国内的信用评估市场可以说是一片处女地,截至1999年全国只有十五家企业通过国际评估获得授信。按照《营销学》的观点,爱斯基摩人没有冰箱并不意味冰箱在北极没有市场需求,而是意味着一片新的市场空白。授信市场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现在进入的是一片处女地,关键是不断改进,强化竞争优势,抢占授信市场的市场份额;国际先进授信组织在授信领域明显与我们的信用评估具有同向竞合的问题,不能排除我们2006年面临的授信信度技不如人的可能。同时对于风险管理而言,建立信用建设 科学 决策的目标就是在社会大环境中推行我们自己的、具有极高信度的政府授信标准。而解决当前社会中的多头授信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授信信度水平必须具备对手不具备的、相当的强势竞争优势”。纵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这一领域的 研究 和实际应用,信用评估分析方法从主观判断分析法和传统的财务比率评分法转向以多变量、依赖于资本市场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为主的高级法趋势发展,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RB第6条的说法:“采用高级法使资本要求和银行内部风险度量、管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委员会激励银行改善经营管理的理念相一致。”目前我国的信用分析和评估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信用风险的分析仍然是以表内资产、单一投资项目、贷款和证券为主,宏观经济、衍生工具、表外资产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集中风险的评估尚属空白。更没有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动态量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公司敞口的风险权重章节(从IRB第152——188条)对于今后的评估问题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因此必须通过提高我们的信用评估系统的综合知识含量,“师夷所长”接轨国外的信用评估体系,引入科学方法来确定有效指标,并建立准确的定量模型来解决信用评估信度问题。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陈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