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分析及对策(下)(1)(3)
2017-02-13 01:07
导读:(5)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认同关系、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企业
(5)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认同关系、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践经验的沉淀和升华,是企业员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核心支点,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10]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依赖于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对待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态度,是企业管理行为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形成的精神上的结果。如果企业文化是积极、敬业、诚信的,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协调,那么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成本和执行成本就都会降低,执行效率也会提高。反之,消极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游离于制度之外,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低下,成本提高。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存在两种不健康的企业文化:
○1无明确企业文化。有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十分明确,规定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没有对员工进行价值观的倡导,使内部控制的执行缺乏活力,员工没有积极性主动执行。
○2过激文化。有的企业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倡导超出企业范围的使命感。大而空的口号让员工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忽视了现实中的工作,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十分不利。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应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整改和完善。但鉴于篇幅有限,笔者认为要对公司有实际借鉴意义,应从公司的可操作性出发,站在公司管理层的角度,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通过以上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回顾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以COSO框架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完善。虽然企业风险框架理论是内部控制的最新发展,其内涵相对COSO加入了更多的目标和要素,相对更加完善,但我国现在理论界的研究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实务界更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阶段,若要让企业马上接受风险管理框架并有效实施,难度十分巨大。因此,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与过渡,并利用现在国内比较成熟的对COSO框架的理解,笔者认为COSO框架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最合适的理论框架。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本文将遵循COSO框架的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11],从这五个方面分别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具体的建议。具体五个方面的内容见下表:

(一)控制环境
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针对公司董事会作用弱化现象,应该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立专门委员会,包括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价格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等,由专门董事充当这些委员会的委员。这样以明确董事会分工,使其在内部审计、预算编制和控制、对外采购、薪酬激励机制、融资投资决策等一系列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活动中发挥监控作用,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企业经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保护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是企业经营的灵魂。由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会超越创造、管理和监控这些制度的人们的道德观和忠诚度,因此人们的观念就成为了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因素。
控制活动具体如下:(1)制定书面的道德守则和行为准则,内容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和下属员工所应共同遵守和分别应遵守的准则。内容应包括公平原则、利益冲突处理、披露、保密、法律遵循、内部人交易、服务和消费者利益等;(2)对书面准则的传达,可以通过文件、规章制度、会议、培训等方式,通过多种渠道使准则融入员工思想中,对员工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3)定期检查公司员工的道德和行为准则的遵守情况。对公司道德和行为准则的知晓情况进行检查,让每位员工在道德和行为准则确认书上签名,对未签署的员工及部门进行严格检查,重点检查关键部门,比如财务部门;(4)对违反公司准则的行为采取适当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