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流动性过剩下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与借鉴(1)(2)

2017-06-30 01:00
导读:二、流动性过剩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生的新变化带来了新风险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一是存款的持续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乏力
  二、流动性过剩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发生的新变化带来了新风险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一是存款的持续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乏力,导致银行的利差收入明显下降。二是流动性过剩和长期的低利率使传统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非常低,甚至出现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在追求盈利动机的驱使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和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信贷模式新变化  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美国商业银行信贷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寻求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较高的风险,具体体现在银行的贷款对象、贷款品种和贷款运作模式等方面。  1.贷款对象日趋多样化。商业银行积极开拓零售业务,甚至把那些不完全符合信贷标准的个人客户也纳入到服务范围里来。同时,还积极给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对冲基金、渠道公司和结构性投资公司等发放贷款。这些公司通过股权质押或债券质押,从银行获取大量资金。  2.贷款品种出现了新变化。近年来,金融机构针对次级贷款申请者大多收入水平较低的特点,开发出包括可调整利率贷款在内的多种新贷款产品。  3.贷款运作模式出现了新变化。目前,金融市场上的一个结构性变化是新交易模式占比越来越大。以往,银行发放贷款大多将贷款资产留存于本行表内账户。如今,特别是那些大的、活跃的国际化银行,越来越多地转向“原生—分销”模式,即先发放信贷资产,再把它们卖出去,通常是卖给银行体系外的投资者。通过转让信贷资产,银行又为发放新贷款创造了空间。  (二)投资模式的新变化  美国流动性过剩和长期的低利率使传统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非常低,因此商业银行多余的资金纷纷流向高收益的证券或“另类投资”(如次级房贷)等金融衍生品。  1.证券投资。美国的银行可以投资的证券种类较多,包括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按揭抵押债券、资产抵押债券、股权投资等等。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美国商业银行纷纷调整证券投资结构,按揭抵押债券等投资占比逐渐增加。目前,美国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美联银行等银行都将投资重点放在按揭抵押债券市场,大多银行的按揭抵押债券投资量都占到证券投资总额的80%左右。除了按揭抵押债券投资之外,美国商业银行还投资各类资产抵押债券,包括信用卡应收账款、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等等。截至2006年年末,在上述几家美国的银行中在资产抵押债券领域投资占比最高、金额最大的是花旗银行,其比例为10.52%,金额为270.9亿美元(胡斌,2007)。这也为2007年爆发的次级房贷抵押债券事件中花旗银行遭受重大损失埋下了伏笔。  2.“另类投资”。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资产长期的低收益迫使华尔街寻找比传统投资回报更高的品种,“另类投资”应运而生。所谓另类投资,指传统的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如房地产、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基金、大宗商品、艺术品等,其中证券化资产就包括了以次级房贷为基础的债券以及这些债券的衍生金融产品。在美国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设有专门的另类投资部门。以花旗银行为例,2007年年末其另类投资部管理的资产共592亿美元,其中自营105亿美元,代客487亿美元。  三、流动性过剩下商业银行的收益与风险博弈  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在资产价格重估泡沫中权衡好收益和风险,权衡好发展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经营和管理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始终在与监管机构和市场进行着博弈,始终在平衡风险和收益的过程中决策。  (一)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博弈  作为世界上风险管理最先进和完备的金融机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不可能不知道次贷及其衍生品投资的风险。明知次级贷款有风险,明知另类投资风险高,为什么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仍长时间地乐此不疲?其中一个原因正在于“格林斯潘期权”。期权相当于一种担保机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错误由别人承担后果,显性或隐性的担保引起投资者行为的异变,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不怕另类投资出问题,到时美联储不会不管”,在这种信念支配下,美国商业银行集体“绑架”美联储,因此更加大胆地卷入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二)商业银行个体与市场的博弈  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分析,金融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下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单个银行经营决策层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追求时尚与盲从心理便是最突出的特点。这种“从众心理”也称“羊群效应”。在“羊群效应”的驱动下,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和风险控制往往会出现认知偏差或选择偏好。因此,单个商业银行要与整个市场和潮流博弈,可能会承担更大的风险,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耐心。  (三)商业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博弈  在与监管机构的博弈中,商业银行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客户和业务;在“羊群效应”的驱使下,商业银行很容易扭曲决策标准,放松信贷条件和要求。除此之外,美国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董事会结构和薪酬制度安排容易导致金融家更富冒险精神,更偏好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成功了,不但可以带来很高的收益,而且可以带来个人成功荣誉;金融创新失败了,金融家还可以换个单位继续工作。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传统金融资产收益率逐渐走低,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断繁荣,商业银行在收益与风险的博弈过程中,往往容易放松风险管理的标准。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准则。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面对房价不断上涨,贷款人重点考虑抵押住房的市场价值,而忽视住房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亦即借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面对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贷款人重点考虑抵押债券或股权的市场价值,而忽视了对冲基金、特殊投资实体、证券公司等借款者的杠杆风险和信用风险。一旦利率提高,一旦市场流动性抽紧,这些抵押物的价值将急剧下跌,甚至存在流动性危机,从而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