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妨碍了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
误导消费行为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将随时可能导致退保风潮,形成现实的风险,最终带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秩序的规范化发展
如果误导消费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必然会扰乱保险市场秩序,使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趋于恶化,进而影响保险市场的整体发展。
(四)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心态
误导消费行为的普遍存在,使一小部分素质较低的个人代理人误认为保险营销是以“坑蒙拐骗”为主要手段。2002年4月8日《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一篇文章《欺瞒是我们追求业绩的手段——一位保险业务员自曝行业内幕》,就暴露了这部分代理人的掘金心态。在一次调查中,被访问的代理人“视保险代理为一项神圣事业”者只有3.33%(注:刘冬姣。保险中介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12),第1版:116、112.),更多的代理人是将其作为过渡性的职业,或者是“下岗”“待业”的替补职业,缺乏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五)破坏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
近段时间来,社会公众对保险误导消费行为反响强烈,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集体退保事件。人们在向保险监管部门、新闻部门投诉的同时,开始质疑整个保险行业的信誉和形象。
(六)对监管部门速成一定的压力
由于保险公司和个人代理人缺乏自律动力,监管部门被迫加大对误导消费行为的监管力度,对市场行为的监管牵制了监管人员过多精力,一方面导致监管成本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在偿付能力监管上投入的精力不足,使得监管工作最终还是回到了市场行为监管的老路子。
三、查处误导消费行为的实际困难
(一)目前监管体制不可能全面查处误导消费行为
现有保险监管人员中,缺乏监管经验的干部占比较大,且监管手段技术性不强,监管工具较为落后,导致对保险代理人市场行为的监管乏力。查处一件误导消费案件起码需要进行五个步骤:问询代理人、走访保户、查阅单证、问询保险公司相关人员、回复保户,这在客观上也给大范围查处误导消费行为带来了困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