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2)
2017-08-15 03:08
导读:到影响。 5.个人信誉及社会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在西方,有专门对独立董事的业绩进行评估的中间机构,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表现应有的独立和客观,将
到影响。
5.个人信誉及社会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在西方,有专门对独立董事的业绩进行评估的中间机构,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表现应有的独立和客观,将极大提升他们的声誉,而这种声誉将极大的提升个人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独立董事去监督执行董事和经理人员。然而,在我国信誉体系尚未建立,在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的情况下,要独立董事履行诚信,发挥应有的作用,实在是勉为其难。
6.对独立董事职责的理解存在偏差。不少上市公司认为,聘请独立董事主要是给公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实际上是把独立董事当成咨询顾问。有些独立董事自身也持有这样的看法,将自己定位于顾问的角色,监督意识不强。从行使职权的内容来看,独立董事行使职权多集中于对关联交易进行审查,对其他职权的行使则十分少。
7.信息获取存在障碍。独立董事要发挥经营决策和监督作用,就必须及时地获取公司的各种真实信息,而独立董事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实际上很少了解公司的业务情况,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来源于管理层,而管理层往往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信息披露的不完整,甚至提供歪曲的信息,这使得独立董事很难形成真正独立的判断。
8.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低。根据国外经验,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显著影响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独立董事越多,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越低;而在我国,独立董事一般为1至2人,个别公司为3人,比例过低,并且有些所谓的独立董事都与出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不独立,“灰色外部人”占据董事会现象普遍。
9.独立董事的权利在公司中有名无实。我国绝大多数独立董事都是大股东们摆在董事会的“花瓶”,没有授予独立董事应有的决策权,没有建立任何以独立董事为主的机构,导致独立董事有名无实,无法发挥对控股股东和执行董事的监督作用,“黄河事件”就是实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理性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