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管制的“双退出战略(2)
2017-08-17 03:06
导读: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实际上要求央行采取加息的紧缩性政策,但央行却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两难”①。原因在于加息虽然可以挤压房地
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实际上要求央行采取加息的紧缩性政策,但央行却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两难”①。原因在于加息虽然可以挤压房地产价格泡沫和缓解通胀压力,但是会降低套利资金的机会成本,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这将推动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并强化持续性的升值预期。一旦经济陷入“升值——加息”的恶性循环,不仅会对本国的出口部门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会强化“人民币升值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加剧金融体系的风险。当风险积累到某一个临界水平时,必将引发经济和社会的危机。
二、“双退出战略”是解决“人民币升值综合症”的根本之道
“退出战略”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艾钦格林(Eichengreen,1998)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采取钉住汇率制度时,应准备一个相应的“退出”战略,在适当的时候退出钉住汇率制度。一般来讲,在本国金融市场较为平静、有资本内流和本币存在升值压力时退出较为适宜。根据该理论,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来判断,人民币在此时放弃原有的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是较为适宜的,但为何仍出现了上述的“人民币升值综合症”呢?本文认为,关键在于“退出战略”理论的前提是本国的资本项目已经实现了自由化,而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资本管制,尤其是这种资本管制还具有非平衡性的特征。因此,本文从国际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出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双退出战略”的概念,并认为这是解决当前“人民币升值综合症”的根本之道。
“三元悖论”又被称为“不可能三角形”理论,由克鲁格曼(Krugman,1979)提出,指当一国政府在面对稳定的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及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政策目标时,最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而不能三者全得。如果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来表示固定汇率、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流动这三个目标(如图1),则可以用三角形内的一个点来表示政府的政策组合,该点距离哪条边越近,则表示该条边所代表的政策目标实现的越充分。极端的情况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此时两个政策目标完全被实现而第三个被完全放弃,如货币局制度就是完全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而实现另两个政策目标的一个实例(图1中为点A)。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
货币政策应对股票价格波动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