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寿险责任准备金的确认与计量(3)
       2017-08-29 05:51
      
	  导读:七十八法则的计算公式为: 12 P12=∑(13-N)* X N /78 N =1 逆七十八法则的计算公式为: 12 P12=∑N* XN /78 N=1 N——表示月份数 P12——表示年底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
	  
          七十八法则的计算公式为: 
  12 
  P12=∑(13-N)* X N /78 
  N =1 
  逆七十八法则的计算公式为: 
  12 
  P12=∑N* XN /78 
  N=1 
  N——表示月份数 
  P12——表示年底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X——表示年度各月的保费收入 
  上述公式适用于一年期保单,分母78=12 11 … 1;如果为两年期的保单,分母则是24 23 … 1=300 
  1)该公司2004年12月31日提取的再保前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算如下: 
  12 
  P12=∑(13-N)*X N/78=1233.1 
  N=1 
  借: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 233.1 
  贷: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 233.1 
  2)该公司2004年12月31日提取的再保后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计算如下: 
  12 
  S12=∑(13-N)*Z N/78=986.5 
  N=1 
  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P12-S12=246.6 
  借: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246.6 
  贷: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246.6 
  4.流量预期法流量预期法是以承保业务的实际风险分布为基础计算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这需要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对风险分布状况和已赚保费比例分布进行估计 
  5.保费不足准备金按照保监会第13号令《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中第12条规定:保险公司在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应当对其充足性进行测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足时,要提取保费不足准备金因此,在按前述方法评估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后,保险公司还需要预期未来发生的赔款与费用,就是用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去乘以估计的赔付率与费用率,扣除投资收入的差额,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账面余额进行比较,检查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否足够充分并且按照《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金额应大于或等于以下两者中的较大值: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I.预期未来发生的赔款费用及再保支出的余额; 
  II.在准备金评估日假设保单退保时的退保金额 
  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提取责任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理来核算损益反映盈亏,而从保险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准备金评估的准确性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策略产品设计偿付能力以及公司之间盈利能力的可比性等等因此,保险会计对保险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尤其是对责任准备金的确认与计量应遵循谨慎的估价原则目前,各家保险公司也在通过不断努力,寻求适合于自己保险公司实际情况的责任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力求计提的责任准备金充分合理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为保险公司的准备金核算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吴小平.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评估实务指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 张卓奇.保险公司会计[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洪涛.保险财务会计[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魏巧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 陶存文.保险
会计学[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7] 龚兴隆.保险会计与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