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预期问题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的启(4)
2017-09-03 03:13
导读:(一)短期内遵循多目标制 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目标都是政府必须兼顾的,货币政策理所当然要承担一部分调控任务。
(一)短期内遵循多目标制
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等目标都是政府必须兼顾的,货币政策理所当然要承担一部分调控任务。短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实行多目标制存在一定的客观基础。按照费尔普斯的观点,短期内并非通货膨胀本身而是实际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失业水平,政策制定者通过制定意料之外的通胀率来实现对失业率等实际经济指标的调控。而我国央行并不需要刻意制造意料之外的通胀率而“愚弄”公众,因为我国公众预期尤其是理性预期尚不成熟,公众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之间客观就已存在差异,无需可以制造,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就奠定了中央银行实行多目标的可能性,央行恰恰可以利用这种天然时机,在一定的通胀率范围内实施多种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二)长期内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
长期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众意识的逐步增强,工会组织作用的积极发挥,我国公众预期将会逐渐发展成熟,从而必将会对实际通胀率产生实质影响。根据费尔普斯的观点,长期内预期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不会永久出现偏差,通过制造通胀差异的政策的结果只能使通货膨胀加速。费尔普斯观点内涵就是今天的低通胀导致对未来低通胀的预期,从而降低未来通胀率。因此。笔者认为,长期内我国中央银行应该渐进转变多目标的方向,逐步转向以通货膨胀为调控的单一目标制,通过将通货膨胀率设定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公众对央行的信任度,稳定公众预期。从而真正实现低通胀目标。而且这也符合丁伯根法则,货币政策专注于通胀目标,培养公众预期,而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则交由财政等其他政策工具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