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模式分析(2)

2017-09-15 06:47
导读:三、联合上市模式的 联合上市是指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位于同一行政地区或区域内的几家分行资产进行合并重组,新建一家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联合控股的
  三、联合上市模式的  联合上市是指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位于同一行政地区或区域内的几家分行资产进行合并重组,新建一家由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联合控股的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这一模式在减轻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和保证发行及上市顺利进行两方面,有着与分拆上市同样的优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拿出同一经济区域的几家分行联合上市,可以改变按行政区域设立分行的传统方式,适应区域经济的客观要求,减少行政干预。而将同一行政地区内的分行联合上市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避免因过度竞争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由于合并后占垄断优势的市场份额,以及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对上市银行进一步扩张资产的潜在支持,联合重组后的上市银行都可能发展成为区域性航母,因而必然对投资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这一方案存在先天性的重大不足。首先,上市前实施起来会面临较大的阻力,单纯的市场行为很难使四家银行自愿联合,而政府主导下的合并会使行与行之间出现摩擦,在具体操作中业务、组织、人员的整合较为困难,上市后也很难协调各总行之间的利害关系。由于存在利益冲突,上市银行在结算资金往来、业务开展等方面无法与各家总行取得协同效应。经营机制、经营观念、文化的差异以及人员安排上的摩擦容易使内耗增加,并由此降低经营效率。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同业竞争对手合作组成的联合企业往往以失败告终。此外,联合上市后所形成的市场垄断局面不利于其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它无法形成相互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悖金融改革的初衷。  四、对买壳上市模式的分析  首先要指出,国有商业银行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借壳上市指国有商业银行不直接挂牌上市,而是利用与境内外另一上市公司的特殊关系达到上市的目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上市公司的联系则是通过资产或业务的注入、控股等方式来实现。借壳上市包括造壳上市和买壳上市,前面捉到的分拆上市是造壳上市的一种类型。买壳上市是指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已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购人后以现成的上市公司作为外壳取得上市地位,然后对其注入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海外买壳上市是最方便、最省时的一种境外上市方式,虽然有它的优越性,但也并非万全之策,它的不利之处在于:(1)买壳成本较高,与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急需融资而赴海外上市初衷有违。(2)风险比较大,因为我们对境外上市公司并不熟悉,虽然经过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评估,又经过审慎选择,可是收购一旦完成达不到上市的目的或收购失败,代价是很大的,前者如购买了垃圾股票,控股后非但不能从市场筹到资,反而背上了债务包袱,就得不偿失了。(3)买壳必须保证公司的业务不发生重大变化,如美国纽约交易所就规定:如果收购行为引起被收购上市公司在资产、业务性质和管理层等方面出现较大变化,则被视为新上市公司,相应的要求及费用就会高得多。  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的这四种上市模式都各有利弊,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权衡各种模式的利弊后,笔者认为目前最佳的上市模式是机构分拆上市,它既与我国股市现时的承受能力相匹配,又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较多、整体经营效率不高、地域性差别较大的客观事实相适应,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另外,买壳上市也是目前可以尝试的一种上市模式,作为境外上市的一条捷径,它不仅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迅速地拓展海外业务,也使国有商业银行能尽快地参与到国际资本市场中去,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和经营。同时,这两种模式又可以借鉴移动集团公司分拆上市、反向收购的运作思路,根据银行发展战略的需要,结合上市银行以改善自身经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资产重组等行为,逐步将其它经营效益较好的未上市分行收购进上市银行。    [1]吴胜春。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2—03—07.  [2]侯合心。国有商业银行上市[J].金融研究,2001,(4)。  [3]秦征,杨爱花。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走哪条路? [J].资本市场,2002,(4)。  [4]张吉光,郭凌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四大争议焦点[N].国际金融报,2002—04-16.  [5]朱正元。国有商业银行分步重组上市研究[J].金融研究,2000,(12)。  [6]李欣,王颖。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途径的现实思考[J],金融论坛,2001,(3)。
上一篇:支付结算监管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