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2)
2017-09-16 02:05
导读:二三门峡市金融业与工业在科学协调发展中遇到的障碍 (一)部分主导产业与宏观调控出现了耦合效应,将加大贷款投放难度和金融风险可能 国家发改委口径
二三门峡市金融业与工业在科学协调发展中遇到的障碍
(一)部分主导产业与宏观调控出现了耦合效应,将加大贷款投放难度和金融风险可能
国家发改委口径:目前我国有11个行业,主要是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潜在产能过剩问题三门峡市的铝电煤三大主导产业名列国家发改委产能过剩目录,这种耦合必将加大贷款的投放难度,并使银行的“双降”工作一直处于高压状态2006年上半年三门峡市的铝能源工业(电煤)三大主导产业分别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11.30%,合计为41.3%;其贷款余额分别为12.5亿元70.2亿元16.1亿元,合计占全市各项贷款的50.3%受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影响,其他宏观调控部门的财政货币土地及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等政策必然跟进,各银行部门对这些产业的信贷支持将有所选择,对这些行业中的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将更加审慎,资金的成本将更加高昂,在造成这些企业资金流绷紧的同时,也导致银行贷款的发放难度增大另外这些行业中未被批准立项的项目或限制淘汰企业将面临信贷资金抽回,企业现金流十分脆弱甚至资金链中断,将导致大量银行贷款的劣变,造成金融经营性风险
(二)金融稳定工作压力增大
2006年6月末,三门峡市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19.63亿元,增长11.11%,其中不良贷款余额49.67亿元,增长10.69%,出现了不良贷款增幅与贷款增幅几乎同步的严峻局面,全市不良贷款率达25.07%分行业看,形成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电解铝行业和电力行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已经使部分信贷资产劣变
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三门峡市的金融与工业协调发展
(一)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调整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三门峡市的部分主导产业与国家过热行业相耦合,但国家今后宏观调控已不是简单的打压,而是立足于调整结构避免金融危机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政府部门及企业要正确认识国家宏观政策,提高工作的敏锐性和超前性,趋利避害,及早调整工作思路并拿出对应措施,树立“增长不完全等于发展”观念,实现项目建设从“摊大饼”向“做馅饼”转变观念的转变和措施的实施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具体措施:一是完善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应以绿色GDP评“政绩”在结构调整与项目建设中走循环经济之路,追求并完善“变废为宝”“吃干榨尽”的产业链条二是利用科技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目标管理方式,逐步化解目前存在“三高一低”问题三是在沿海省份的产业转移中要有选择地引进项目,即:从资源型工业结构向高科技含量的制造型工业结构战略转移,实现三门峡市工业多路径突破
2.坚持科学发展观,在项目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是经济发展中最直接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政府是重大建设项目的评估确定的决策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靠项目来推进具体措施:一是在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规划并着力发展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并向产业群方向发展,二是抓住当前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瞄准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的领域,在今后几年不断加大该市工业项目建设,在调控中形成该市新的支柱产业三是提升三门峡市项目建设的软实力主要表现在提高策划重大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提升科技进步与创新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氛围;优化项目建设与发展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的路径;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金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促进工业与自身发展的路径
1.实现工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货币政策的融合,为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提供资金支持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货币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因此,基层人民银行要根据当地经济实际,增强实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引导当地金融机构有效地实施金融调控政策一是对目前该市出现的部分主导产业与国家过热行业相耦合问题,政府银行之间要达成共识并研究出对策,实现“五个确保和一个防止”即:确保国家或省级立项的大型项目中长期贷款不断流;确保达到国家产业门槛的大型企业现金流不能中断;确保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环境污染少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升传统产业的先进实用技术运用的合理资金需求;确保达到国家要求具有规模效益而产能相对过剩的大型企业正常的流资需求;防止出现“一刀切”二是密切关注各行的贷款增长和不良贷款的变化,遏制贷款向资源行业过分集中,防止过热行业资金链条过紧或断裂造成信贷风险三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更加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使信用成为企业在市场中的“通行证”,最大限度地保护金融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