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2)
2017-09-23 02:23
导读:在存在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的情况下,由于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持有相对较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他们有动力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
在存在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的情况下,由于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持有相对较多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因此他们有动力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监督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在进行监督时也受到监督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的制约。如果监督和激励的成本高于他们为此所获得的收益,他们对管理层进行的监督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 三、股权结构通过公司外部治理影响经营绩效
公司的外部治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权市场”和“代理权竞争”来实现的。所谓控制权市场是指通过收集股权或者代理投票权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从而达到接管和更换管理层的目的的机制。通过控制权市场可以形成对不称职管理人员的持续性的外部威胁,从而使他们有压力把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的目标。所谓代理权竞争是指收购者通过大量征集股东委托书的方式,代理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并行使优势的表决权,以通过改组董事会等方式达到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其本质在于收购者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实施对目标公司的低成本控制。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股东由于投票权有限,对由大股东或者其代理人担任的高管实施有效的代理权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故此时通过代理权竞争更换公司管理人员以达到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的目标的做法是难以实现的。同样,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由于股东的持股比例都非常的小,他们没有能力也缺乏动力来实现代理权竞争。相对而言,管理人员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则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他们有可能通过对本上市公司的了解来影响一些小股东从而使代理权竞争变得更为困难。在有相对控股股东的情况下,与上述两种情况相比,代理权竞争更为容易实现。
大学排名 四、股权结构通过其适度性影响经营绩效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适度的股权结构要求股权结构选择的成本即风险成本和治理成本达到最小。风险成本是指投资者投资方向所带来的风险损失,治理成本是指维持公司治理的有效运作而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治理的组织结构本身发生的成本和治理活动的组织协调成本。股权集中度越高,代理成本越低,风险成本越高。较高的股权集中度表明少数股东持有公司绝大多数股份,此时公司的投资行为在为大股东带来高额收益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较高的风险,投资失败的风险主要还是由大股东承担的。在股权集中度较低时,情况与之相反。由此,可以通过代理成本和风险成本得到一个最优的或者说最适度的股权结构。
通过以上的分析,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高度的股权集中和股权分散都是不可取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当股权集中度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不升反降。对此的合理解释是股权集中在少数股东的手中有利于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可以减少代理成本,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但是当股权高度集中于极少数甚至一个股东的手中的情况下,如果该绝对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同时如果缺乏外部控制威胁,或者外部股东多元化,绝对控股股东可能采取证券回购、资产转移等手段,以牺牲小股东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绝对控股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的过度干涉有可能会降低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投资效率,从而不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相对控股股东和其他大股东的股权结构是可取的。大股东的存在使得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约束成为可能,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同时,大股东数量不唯一性使得其中部分大股东在做出损害公司整体利益和其他股东利益的同时又收到其他大股东的制约。但是这种股权结构下大股东的数量不能过少,否则少数的大股东有可能会结成同盟,共同损害公司的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大股东的数量究竟是多少才是最优的,由于上市公司及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性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根据李维安的研究,使得代理成本和风险成本最小的股权集中度就是最适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