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社保试点”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作用及(2)

2017-10-04 02:08
导读:二、辽宁“社保试点”成效及反映出的问题 辽宁试点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重要步骤,试点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建立了
  二、辽宁“社保试点”成效及反映出的问题  辽宁试点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重要步骤,试点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建立了与社会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分离的基金积累制的个人账户。②调整了养老金计算办法,以更好地鼓励在15年的最低年限后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③养老金管理得到了很大改进,养老金由税务部门征缴,建立了新的信息系统,养老金由政府而不再由企业管理。④由于养老保险缴费率逐步趋于统一及通过良好的管理和部分做实,提高了养老金的可携带性,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市场培育。   辽宁试点还应进一步深化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五个方面。①资金的不可持续性。养老保险体系覆盖人数、向养老保险体系缴费的人数和企业数与领受养老保险人数和企业数之间有很大差距,加剧了资金的不可持续性。②养老金缴费比率依然相对较高,且城市之间不统一,不利于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③养老金在市级甚至更低一级行政单位实施统筹,不利于地区之间保障水平的平衡,从而不利于发挥养老保险体制应对人口长寿和经济不景气的保险功能。④做实后的个人账户投资回报率很低,不利于对养老金不足的补充。⑤投资政策、制度和实际操作规程中的缺陷,使个人账户资金存在遭受损失或被错用、挪用的风险。  透过辽宁“社保试点”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①社会保障立法缺位。社会保障资金是政府为保障市场需求基本稳定,产业结构升级正常进行,社会资本安全增值而耗费的宏观经济成本,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必须耗费的社会成本。社会保障资金耗费必须按需支付,不能量力而行。因此,社会保障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保证其运行。当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亟待出台《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②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径没有得到切实解决。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只能用于国债、银行存款等低风险投资,缺乏基于多元化资产组合基础上的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体系设计,社会保险基金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购买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高收益的投资途径亟待扩大。③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城镇实现了基本覆盖,但是在拥有8亿农民的农村才刚刚起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任重道远。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基金的资金筹集缺乏制度性安排。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作为管理主体的我国政府需要依靠制度安排,尽快实现社会保障资金按需分配,农村与城市实行统一原则,对直接保障对象和非直接保障对象的保障资金加以区分,社会保障支出纳入政府年度预算等。⑤失业保险体系建设与促进就业工作缺乏协同。在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是两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工作任务,但是这两项工作任务之间缺乏协调,出现了失业救助不及时、不到位,失业救助对象不真实,失业救助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如何依靠促进就业来实现失业救助应该成为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3].  三、辽宁“社保试点”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  辽宁省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既具有全国的普遍性,又具有辽宁的特殊性。总结辽宁老工业基地“社保试点”工作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社会保障法制体系  辽宁试点期间社会保障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但是考虑到历史“欠账”,国家财政仍然担负了很大的资金缺口。随着保障水平的提高,资金缺口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在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中,既要避免责任重心向国家倾斜,因而构成政府的沉重负担,也不能对家庭和个人构成巨大压力。社会保障改革的推进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不能走向极端,理性的思路就是要在国家立法的规范下,坚持政府主导,责任共担,水平适度。国家应当凝聚全民共识,通过立法机关,尽快将长期实践特别是“试点”中确立的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次。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国家,也都是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完善的国家。通过国家的法律规范,不仅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权威的依据,而且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可靠性、安全性的最高担保。  2.规范个人账户基金运营管理模式  辽宁试点突出成效之一是做实了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积累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人账户基金,为养老保险未来长期支付奠定了重要基础。国务院基于个人账户基金的性质和中国幅员、人口等状况,决定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收益率应当达到当期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的水平,但是,目前由于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管理还处于初级水平,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形成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按政策要求,主要采取协议存款和购买国债方式,个人账户基金无法取得较高的收益率。应充分借鉴多方经验,遵循“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的原则,形成科学的治理结构,即建立个人账户基金理事会集体决策,监督委员会实时监控,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运营的管理体制。在此框架下,积极探索专业理财的方式、方法,形成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机构、运营机构、托管机构相互制约,并能有效化解风险的机制[4].  3.加强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  辽宁试点最初主要覆盖了正规就业人员,在具备一定基础之后,逐渐扩大覆盖面惠及到非正规就业人员,大大提高了全省的保障水平。在我国,随着经济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非正规就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非正规就业人员包括了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及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员。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中,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如何覆盖到包括非正规就业人员在内的各类城镇从业人员,是当务之急。应转变传统观念,改变单纯以正规就业群体为社会保险主要对象,依托用人单位管理参保人员的传统观念,树立管理服务直接面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思想;应妥善处理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关系的关系,研究劳动关系的柔性化和不确定性与社会保险关系的确定性、唯一性如何对接问题;应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形式制定适合各类就业群体的参保政策,特别是多档次费率政策和多品种待遇政策;应规范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管理办法,建立适应非正规群体分散化的管理网络,做好非正规群体参保的管理服务工作。  4.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  辽宁试点期间遇到的最大难点问题就是筹集资金、弥补资金缺口。筹资渠道、融资策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制度化、规范化是发展目标。政府必须加大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在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存在巨额历史欠账的情况下更应如此。从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情况看,社会保障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很高,相比之下,我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公共财政改革步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合理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于目前公共财政对基本医疗保险不承担任何责任,医疗保险实行的是自求平衡的政策,所以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必须调整医疗保险政策,增加财政支持,确保医疗保险健康平稳运行。  5.强化就业的社会保障功能  辽宁试点期间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改制最关键的时期,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为艰难实施中的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辽宁采取了限制提前退休、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等措施予以应对。失业增加一方面直接增加了社会保险支出,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投入。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必然要求以较高的就业率支撑。当前,围绕促进就业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准确掌握现阶段失业状况,对城镇登记失业率、职工隐性失业率、失业人员隐性就业率、农村实际失业状况进行全面普查,掌握城乡总计失业率状况;应深入研究就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研究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中的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相互衔接问题,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工作;应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以及扶持就业政策、服务就业体系、就业资源投入、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纳入法制化轨道。
上一篇:上市银行信用风险披露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