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中操纵会计盈余信息的原因和基本对策(2)
2017-10-04 06:46
导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资本市场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场所,如何迈过资本市场的门槛并不被驱逐出去,是任何上市公司都要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发行新股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资本市场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场所,如何迈过资本市场的门槛并不被驱逐出去,是任何上市公司都要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发行新股(IPO)、配股还是增发新股,资本市场的监管体制对企业最重要的考察指标就是企业的盈余情况。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立足,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的支柱之一。ァ 3 基本对策
3.1 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对企业所有权合理安排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这已经影响了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正常运作,因此应首先改变一股独大的畸形股权。明晰产权有利于规范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所以必须明晰产权。
3.2 加强上市公司管理制度
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监管作用。首先,建立独立性强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避免大股东直接参与企业的政策制定或经营管理,从而减少不正当的盈余管理造成的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其次,加强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监管活力。在监管活动中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应积极增加其的监管活动的平率,及时有效的进行企业监管。最后,每一个监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关系到监管体制的整体的效率,故应加强监管人员的个人素质的提高。
3.3 建立着实有效的奖惩契约
管理合约是连接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纽带,一份良好的管理合约能够对双方都具有有效监管和激励作用。其中报酬契约在合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如何使得管理者的利益和企业的长期利益挂钩是要解决的问题。简单的奖惩制度显然无法满足现代的企业管理,能否要引入新的奖励制度仍需我们的做进一步的研究。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4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并建立严格的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和标准。与此同时应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以避免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过于亲密的加接触。
4 结语
国内外学术届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时间并不长,有许多解释和观点有待进行探讨,但是经过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的是盈余管理在今后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将是长远的。从盈余管理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契约摩擦”和“沟通摩擦”我们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是企业由于组织结构本身带来的管理问题,其中掺杂着许多主观客观的因素。我们在面对盈余管理现象时,不能一味和绝对地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不好的,而全盘否定和完全加以制止,我们应该采用的输导的办法,利用它也是稳定企事业的重要手段,用好这把双刃剑,将盈余管理给企业及利益相关人员的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化。
参考文献
[1]@Willamson.O.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New York Free Press,1985:47-56.
[2]@Arya A,Glover J,Sunder S,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Revelation Principle [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998,3,7-34.
[3]@Schlipper.K,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December,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