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3)
2017-10-05 01:58
导读:双变量的秩检验结果说明,国债市场各期限利率中除1、2年期与8、9、10年期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双变量的协整关系外,其他各
双变量的秩检验结果说明,国债市场各期限利率中除1、2年期与8、9、10年期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双变量的协整关系外,其他各期限利率均与隔夜拆借利率存在协整关系。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对国债市场利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长期影响,但对于收益率曲线上不同到期期限的市场利率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异,这可以从表2标准化的协整向量(1,β)结果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对于短期和超短期的国债回购市场利率,其与隔夜拆借利率(货币政策工具)的长期参数绝对值接近于1,而对于那些利用国债收盘价估计出的1到20期的市场利率,则长期参数绝对值远小于1,且变动情况也十分复杂。除不存在协整关系的1、2、8、9、10年期利率之外,3到7年期利率的长期参数估计值呈现反复波动,不过仍小于04,而对于11到20年期的利率,长期参数估计值则呈现出有规律的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很小,且均在05以下。因此,虽然货币政策对我国市场收益率曲线具有效应关系,但其对于中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率的影响很弱,这就说明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很不健全的,市场利率对货币政策的变化不敏感,货币政策很难影响长期利率走势,同时货币政策变化也会使我国的市场收益率产生非平行变动,甚至扭曲。
标准化的协整向量
4.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效应测度的主成分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短、中、长端效应程度的不同,可应用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出影响市场收益率变动的公共因子来进行研究。由于主成分分析要求序列是平稳的,因此需要对各期限的国债回购利率和1到20年期市场利率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差分处理,使各利率序列达到平稳。(编者按:篇幅所限,对本文主成分分析结果感兴趣者,可与作者网上联系。libiao2002403@163.com)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根据Kaiser检验显著的三个主成分对各期限市场利率的解释能力分别为727107%、130465%和6915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与国债回购利率中的R091和R182以及到期期限从2年到20年的利用国债收盘价估计出的市场利率相关;第二主成分主要与国债回购利率中的R007、R014和R028相关;而第三主成分则主要对应与国债回购利率中的R001和到期期限为1年的市场利率。这表明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存在明显的短、中、长期分割现象,而对于到期期限更长的国债市场这种现象却不甚明显。对于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传统的预期假说不成立,因为预期假说认为所有的利率均和同样的影响因子具有强相关性,而本文得到的实证结果显然拒绝了这种观点。相反,本文的结果表明在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中存在影响利率变动的不同驱动因素,可以认为与国家货币政策相对应的流动效应是对短期市场利率变动起决定性的因素。下表中的货币政策工具IBO001和三个主成分的样本相关系数更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虽然货币政策工具变量IB0001和三个主成分的样本相关系数都是显著的,但和第三个主成分(主要与R001相关)的相关系数高达0776,远远大于和前两个主成分的相关系数值。因此,应用主成分分析研究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效应关系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前面的结论:我国的货币政策仅能有效地影响收益率曲线的短端,而对中、长端的效应则很低,且使收益率曲线可能发生非平行变动。
货币政策工具IBO001和三个主成分的双变量样本相关系数
5.结论
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有以下两点结论:
1)我国的货币政策对于国债市场收益率曲线的效应仅在短期内有效,而对于中长期、长期则基本无效或者效应相当低;同时货币政策变化也会使我国的市场收益率产生非平行变动,甚至扭曲。说明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问题,有待完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按货币政策对收益率曲线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阶段划分,将与其对应的国债分为六类:国债回购市场短期利率(R001)、中期利率(R007、R014和R028)、长期利率(R091、R182);国债市场短期利率(1年期)、中期利率(2年到10年)和长期利率(11年到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