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际财务报表的指标体系及发展趋势(2)
2017-10-06 02:07
导读:(二)指标体系的测算 对于具体测算的,亚历山大·沃尔提出信用能力指数概念的思路,选定一些反映国际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等有代
(二)指标体系的测算 对于具体测算的,亚历山大·沃尔提出信用能力指数概念的思路,选定一些反映国际财务与非财务因素、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等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然后用线性关系将其结合起来,建立数目模型,再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权数),通过其与各国各行业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以及总体指标的累计综合得分,从而对国际企业的综合财务情况作出相对客观的量化评价。使用这一方法的复杂程度较大,它的正确性取决于指标的选择、标准值的公道程度以及权数的确定等。
(三)指标体系的质量 财务报告体系的关键是质量,它是形式质量、表述质量的充分体现。财务报告体系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报告形式、报告模式等,与财务报告密切相关的财务与方法如财务会计目标、会计核算方法等;外部因素包括财务会计的信息要求、信息处理与传播技术等。在公道、健全、完善的指标体系下,财务报告的质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各项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治理提供正确的指导作用。
三、国际财务报表的趋势 (一)现金流量信息成为决策所需的重要依据 治理决策是会计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有用的信息是参与或进行正确决策的有利保证,也是实现会计的公认目标———“向那些控制该公司和据以进行决策并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使用者,揭示有关经营活动、资源和责任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与概念》)的有效方法。可知“有用的信息”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信息,创建现金流量会计体系,1991年英国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公布题为《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式》指出:“现行报告是向后看的报告,它虽能对企业过往的业绩和财务状况作出相认真实的公正的描述,但使用者却希看猜测企业未来的业绩和财务状况(特别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因此,加拿大、新西兰、美国、英国都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1992年要求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而且美国的实证表明,在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和猜测财务失败中,最好的比率是现金流量/负债总额。
(二)引进增值表,进一步拓宽收益信息范围 增值表是反映社会责任方面信息、提供企业经营绩效优劣的报告,它有助于测定企业的生产率以及对经营成果的分配情况,它的出现是社会各种利益主体为谋取其经济利益相互斗争的结果。德国最先将增值表引进财务报告,1975年英国会计标准委员会在公司报告中建议企业年度报告中编制增值表,在日本大躲省、通产省、日银等部分均利用增值表对劳动增值率进行。由于增值表提供的职工收进占增值额的比例数,对社会的宏观经济治理和社会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将增值表单独作为对外的独立报表,对分析企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有很大的作用。
(三)工具的效应影响巨大 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引起各国金融机构和监视治理机构的广泛关注。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融资和投资活动中的巨大作用,运用得当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财务利益,运用不当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传统的会计报表结构无法容纳衍生金融工具这一新生事物,因此金融衍生业务一直在财务报表外部进行处理。由于衍生金融工具蕴含的巨大风险性投资,故应该把其列进财务报表范围内,从修订IAS32、IAS39的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仍处于国际准则委员会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联合攻关过程中。
(四)同一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 外币报表的折算主要目的是跨国公司合并其遍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的报表,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迄今尚未形成一致的国际惯例。主要原因是存在:母公司观和主体观之争,而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之间徘徊。高通货膨胀环境中境内外子母公司的折算困难,对国际通货膨胀消除方法顺序的选择。不同的折算方法带来不同的损益结果,报表使用者只有通过阅读表外信息,才能对企业经营状况加以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