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拷问保险市场下半年走势(2)
2017-10-08 01:51
导读:环 境 2004年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发展迅猛,钢铁、能源、等投入增长很快,呈现过热的趋势。根据对市场的判断,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必要的经
环 境 2004年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发展迅猛,钢铁、能源、等投入增长很快,呈现过热的趋势。根据对市场的判断,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必要的经济调控,以避免部分行业发展的过热和无序。2005年上半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增长12%,同比下降7.7%;房地产投资增长8.1%,同比降低16.1%。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45.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工薪收入增长17.9%,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较快,20%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4%,增幅高于20%高收入组2个百分点。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也已经达到4606.7元,增长12.2%,增速略高于城市居民。上半年物价指数1.8,比较平稳。这为人寿保险的市场扩容创造了条件。 北京上半年开工的奥运工程,共计保费达到6000万元,接近总的工程险保费的一半。奥运为保险业提供的直接可见一斑。 新车销售回暖。上半年的新车销售量为18.6万辆,增长10.2%,这为车险提供了空间,也为意外和短期医疗保险的业务推动提供了客观的助力。 在领域,人民银行于2004年11月调高储蓄和贷款利息,利用利率杠杆调控投资渠道和方向。银行升息,引起理财格局的变革。对保险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的储蓄型分红保险的销售带来一定的困难。利率政策的调整以及对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对普通寿险和分红保险等影响比较大,促使房贷险的退保加剧。 由于固定投资的减少,货运等运输业回落,使货运险出现4.2%的负增长。
趋 势 1、下半年,北京宏观经济继续上升,北京保险市场将继续稳步增长。对寿险公司来说,由于保险主体的继续增多,产品类型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将渐趋理性,议价能力加强,对公司要求提高,有利于良性竞争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消费者的保险观念还未成熟,很大部分人仍重投资收益而轻保障,因此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来继续培育市场。 2、对产险公司来说,车险仍是重头,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但由于强制三者险的推行,“不盈利不亏损”的运营原则,将对产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产生压力。对业务结构的调整在所难免。 3、车险三者险与新交法之间的衔接空白将继续考验产险公司的能力。 4、保险主体将进一步增多,人员流动还会继续,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加入保险行业,将是行业的共同命题。 5、由于银行保险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各寿险公司纷纷调整银行保险业务,加强个人业务,银行保险将进一步萎缩。 6、年金业务走势仍不明朗,形成持币待购与保险公司对峙的僵持局面;随着许多大型合资寿险公司的开业和获得团险牌照,许多大型企业的年金类业务将流入参股保险公司,团险市场格局将发生极大变化。 7、银行、国债、基金、房地产等其他投资理财渠道将继续分流财富,银行加息可能依然存在,对传统寿险产品提出更大挑战。万能保险产品的占比将继续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公众焦点集中在投资回报率,寿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将面临考验,这也是孕育的经营风险。 8、5家保险公司投资类保险产品收益率的发布,低于客户的普遍预期,可能对消费者心理产生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