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战略联盟(2)
2017-10-14 01:16
导读:(二)银行战略联盟的主要动因和重要性 银行是否建立战略联盟,首先要看这种战略联盟给其带来的好处是否大于为此付出的成本。银行战略联盟的主要
(二)银行战略联盟的主要动因和重要性 银行是否建立战略联盟,首先要看这种战略联盟给其带来的好处是否大于为此付出的成本。银行战略联盟的主要动因和重要性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拓新市场。银行要达到顺利进入其他市场的目的,特别是向国际市场的渗透,建立战略联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建立合资经营等战略联盟形式进入新的市场,银行能够有效地减轻各种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以及对新市场的陌生感。另外,通过战略联盟,银行还可以实现银行与证券、保险公司之间的跨行业联合和“混业经营”的格局。例如,在美国,合并后的花旗银行集团成为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金融超级市场”。 2.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银行战略联盟可以使合作双方的技能和资产形成互补的优势,所形成的综合技能和资产是任何单独一方所不能拥有或开发出来的。在战略联盟的过程中,银行可以专注于开发自己的核心优势,而把其他已经成熟的、非自己领先优势的活动或业务外包给外部公司去做。如美国 68%的信用卡处理均是由外部专业服务公司来做;中国中信实业银行和新浪集团的全方位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联手开拓理财、在线支付等项业务。这些都是典型的事例。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利用其自身的核心优势,如国内市场雄厚的客户基础、广泛的销售网点等,与拥有先进管理技能和雄厚资本实力的外国金融机构开展广泛的战略联盟,将会通过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实现内外“72赢”的局面。 3.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扩大利润来源。通过战略联盟,如网络化经营、合资经营和合并经营等,银行可以有效地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实现更好的经营效益目标。例如,银行与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缔结战略联盟,充分利用银行的分销系统销售基金和保险;银行与航空公司结成联盟,通过银行的分销渠道来出售飞机票。所有这些战略联盟都会进一步增加银行业务能力的覆盖率和辐射性,使银行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满负荷运转,从而极大拓宽利润来源渠道。 4.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减少经营风险。通过股权参与或持股公司制形式的战略联盟,银行可以实现产品多元化的经营局面,以达到分摊经营风险的目的。同时,通过合并经营形式的战略联盟,银行实力将会得以壮大,竞争能力得以提高,因而抗击风险的能力也会增强。 5.有利于变对手为朋友,化解同业竞争压力。传统的银行竞争方式一般是采取一切正当和不正当的手段,击败竞争对手,把他们驱逐出市场,因此一家银行的成功往往是以另一家或几家银行的失败或消灭为基础,“有你无我”是市场通行的传统规则。然而,银行战略联盟的出现使这种传统的竞争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一家银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成功,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既努力做到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通过密切合作,减缓外来竞争压力,实现和平相处、共同繁荣。 6.有利于推动银行经营观念的更新、实现集约化经营。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于建立全面、完整的组织机构,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路指导下,形成了组织臃肿、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资源不能得到最高效率的利用等弊病。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尚不具备与国外大银行直接竞争的能力,而国外的银行通过开发战略联盟,又进一步拉大了我国银行在规模、服务品种等方面的差距。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角度出发,开拓思维,跳出内部化经营管理模式,不失时机地积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大而精”或“小而精”的之路。积极突破传统银行资源认识范式的束缚,提倡银行完全不必要事必躬亲,而应该把充分利用一切外部的资源优势当成重要的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