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作业标准化 提升商业银行内审质量与效(3)
2017-10-14 02:59
导读:那么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四个字,即“详简得当”,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尝试对工作记录进行适当简化与合并。以利息收入审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四个字,即“详简得当”,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尝试对工作记录进行适当简化与合并。以利息收入审计分项为例,假设我们已从现有贷款中抽取了样本,通过审阅、核对、复算,可以一次完成对期间性、确切性、完整性、分类性四个目标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合并出具一份工作记录即能满足要求,而无需针对每个测试目标分别出具工作记录。另外,对于无审计发现问题的工作记录,只要测试步骤、抽样总体和样本范围记载明确,对测试状况的描述,应该允许简单概括。
为防止简而不当致使工作记录流于形式,在具体合并简化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以下三个前提:一是忠实记录取证轨迹,确保工作记录的可复核性与证据性;二是切忌进行不同审计分项间的合并,“一稿一项”的编制原则必须遵守;三是建立起工作记录与审计方案中测试步骤与测试目标的对应关系,务须测试目标明确,测试步骤清晰。
六、实质重于形式,努力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好的审计报告应该定性准确、详简得当、格式统一、用语规范。为此,建设银行在内部审计准则中,将审计报告的通用格式规定为报告提要、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发现、审计建议、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六大部分,对于各部分的内容又有进一步的明确。上述规定,其实已经隐含着对报告的各项质量要求,对于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可用性,至关重要。但实际执行中,有的审计人员反映,按新格式写出的报告有堆砌重复之感。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没有做到详简得当,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结论性的审计评价、审计发现中的主要问题、关键的审计建议部分没有处理好。按照准则规定,报告提要和基本情况部分均应包括上述内容,如不加提炼,平铺直叙,该简不简,重复照搬,往往是报告提要不提纲契领,基本情况长篇大套,审计建议反反复复,后果可想而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是对于审计发现部分没有处理好。具体表现在:对所有的审计发现问题,不分巨细,均逐一列出状况、依据、差异、影响、原因,甚至照搬工作记录里的相关部分。却忽略了内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是本行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只要描述准确,对于问题性质,多能一清二楚。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逐条列出依据、差异、影响、原因,尤其是浅表性的问题,如不按时查库、未按规定进行岗位交接等,从问题的概括描述里完全能看出差异与影响所在,一味地拘泥于格式,不分主次,长篇大论,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对于上述情况,在报告撰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学会站在报告使用者的角度,要提倡实质重于形式的文风。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提高文字水平的同时,谨记重要性原则,对于审计发现问题,只就影响严重、情况复杂的审计例外,逐条列出状况、依据,全面分析差异、影响及成因,惟有这样,才能详简得当,突出重点,切实提高报告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