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货币中性与中央银行独立性(2)
2017-10-24 05:29
导读:从这些资料和其他类似结论的许多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货币数量论不仅可以运用于通货改革和奇妙的思想试验,也可以非常成功地用于分析现实世界复
从这些资料和其他类似结论的许多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货币数量论不仅可以运用于通货改革和奇妙的思想试验,也可以非常成功地用于分析现实世界复杂的环境中产生的货币价格的共同变化。
2.2 国内学者对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简述
(1)黄先开、邓述慧分析采用二步 OLS,对是否存在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预期到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有无做出实证分析,其结论是货币供给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均非中性。
(2)刘斌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在估计无约束向量自回归模型后,施加识别条件对货币政策冲击进行识别并得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然后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冲击进行冲击响应分析,实证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短期会对实体部门产生影响,在长期不会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影响,但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货币供应量及贷款等会产生永久性影响,而且货币政策冲击短期内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持续作用时间不超过40个月。
(3)周锦林检验了我国经济转轨之后的“货币中性”,采用 1994年至 2001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包括 M1、 M2、实际 GDP、利率等变量,运用Granger&Sims因果检验法,分别建立货币供给和实际GDP的双变量VAR模型和包含利率在内的多变量VAR模型,在建立多变量VAR模型时,并区分了对货币长期“中性”和“短期”中性的检验。最终得出结论是:1994年至今,货币呈现出“中性’的特怔。我国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为中介目标,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4)陆军、舒元在研究中国是否存在长期货币中性时,先分析了货币量的变化是否导致实际产出的变化。对数据的平稳性与协整分析进行了检验,也运用了G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