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2)

2017-10-29 03:45
导读:表2反映的是2005年、2006和2007年转回各项减值准备金额的比例关系。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5年转回金额排在前三位的资产减值准备分别是坏账准备、存货跌价

  表2反映的是2005年、2006和2007年转回各项减值准备金额的比例关系。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5年转回金额排在前三位的资产减值准备分别是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别占整体的40.66%、34.68%和16.89%;2006年转回金额排在前三位的减值准备和2005年也是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分别占整体的33.65%、31.24%和15.25%。但是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整体的比例却大幅度提高,由2005年的16.89%上升到2006年的31.24%,增长了14.35%,转回金额仅次于坏账准备,位于第二位。转回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占整体的比例也有提高,由2005年的2.02%上升到2006年的3.52%,增长了1.4%;2007年转回金额排在前三位的资产减值准备也分别是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只包括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分别占整体的51.26%、38.65%和7.13%,转回的坏账准备比2005年增加了10.6%,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发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部分长期投资等长期资产。部分资产因为后续计量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计提减值准备,除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是例外;有些资产减值是可以转回的,包括存货、应收款项、长期债权投资、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这意味着自2007年1月1日准则实施起,上市公司以往年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将不得冲回,这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2006年被视为资产减值准备冲回的最后期限,上市公司在过去年度通过种种理由计提的资产减值如果不及时转回,将彻底成为沉没成本。2006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金额所占比例的大幅度提高也验证了这一点。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同时,2006年与2005年相比存货跌价准备转回金额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下降,由2005年的34.68%下降到2006年的15.25%,降幅达到19.43%;坏帐准备2005年与2006年相比转回金额所占的比例由40.66%下降到33.65%,降幅为7个百分点,这主要因为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不适用于颁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中关于不许转回的规定,也就是说,企业在2007年以后仍然可以按照准则关于减值迹象的要求计提和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2007年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比2006年和2005年都大幅度增加。可见,在利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被限制后,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这表明,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关掉了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转回的操控大门,但企业仍然有其他的选择进行盈余操控。新准则并不能完全杜绝上市公司的盈余操控。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由于这一规定的主要适用范围是仅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计量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以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及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减值。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及应收账款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摊余成本计量)、长期债权投资、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的减值仍然允许转回。统计数据表明在利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被限制后,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二,由于新资产减值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这意味着2006年是上市公司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最后期限,统计数据表明那些在此前年度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储蓄”利润,企业自然要抓住最后一次的机会,寻找各种各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将以前的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回。
上一篇:建立新型社会保险体制的原则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