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现金流量治理探讨(2)
2017-11-02 02:22
导读:现金流量的控制包括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文件记录、独立检查等。对企业现金流进、流出的全过程,必须由独立于各事项的单位或部分进行监视检
现金流量的控制包括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文件记录、独立检查等。对企业现金流进、流出的全过程,必须由独立于各事项的单位或部分进行监视检查,保证现金流进、流出的真实和正当。 (二)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不强, 抗风险能力弱,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更应冷静投资,理性生产,放眼于长期生存和发展,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经营,将有限的资金投进主业的发展,走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道路,从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进量,规避经营风险。
(三)持有现金以求新的投资机会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指出,企业持有现金的三个动机之一就是投机动机。其真正含义是企业应持有足够的现金以捉住随时可能出现的盈利机会。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对于那些自有资本雄厚、负债率相对较低, 现金流量状况良好、现金充足的企业,不仅没有被金融风暴“刮倒”,反而借此“东风”扶摇直上。因此,持有现金、锁定收益、等待良机,应是目前中小企业现金治理的主导思想。
(四)降低企业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金融危机下,国外的需求减少,我国出口受到限制;国内的原料本钱和劳动力本钱升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本钱增加,大大压缩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使用负债创造的现金收益减少甚至为负,中小企业经营将会更加困难。纵观历史,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守旧”,他们的均匀负债率都很低,只有20%左右,始终保持充足的现金流,随时预防危机的发生。可见我国中小企业需要降低负债率,以降低财务风险。
(五)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治理且运用好贸易信用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存货周转期的是非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缩短存货周期,企业可以运用以下策略:第一,以销定产,避免存货积存。企业应根据预计的销售量确定生产量,以避免库存商品形成积存,造成资金呆滞。第二,运用适时制对存货进行治理。适时制以为企业可以将存货控制到最低水平,甚至是零存货。它的基本原理夸大:只有在使用之前才要求供给商送货;公司的物资供给、生产和销售形成连续的同步运动过程。中小企业应加强业内部分间的协调程度,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创新销售方式,尽最大可能采用适时制对存货进行治理。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小企业既要利用赊销又要尽量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期,以谋求生存和发展,因而如何进步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强应收账款治理,以缩短回收期。第一,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应事先对客户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决定是否提供贸易信用,它对减少坏账损失以及保证款项在公道的期限内收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二,做好应收账款的记录工作。企业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应具体地记录,包括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用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等,把握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第三,将销售收现额作为销售职员业绩考核的终极指标。对销售职员的考核应注重销售收现的比率,从源头上避免应收账款长期难以收回情况的发生。第四,定期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借以评价应收账款治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企业的信用政策。
另外,要建立健全资金付款计划制度及流程。在没有提供现金折扣的贸易信用中,企业应在不影响信誉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以缩短现金的周转期限。在没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每一笔款项的支付最早也应安排在信用期的最末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方升华,田秋菊.中小企业现金流量治理探讨[J].财会通讯,2008(11)
2.赵伟.金融危机中我国制造业的理财之道[J].治理观察,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