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评估减值相关题目的探讨(2)
2017-11-02 02:24
导读:4.单项资产界定存在本质不同 《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6号资产减值中对单项资产的界定是非常原则性的,基本上是建立在“独立收益”的基础上界定的
4.单项资产界定存在本质不同 《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6号资产减值中对单项资产的界定是非常原则性的,基本上是建立在“独立收益”的基础上界定的,在基本上不可能达到纯粹“单项资产”的现实下,提出以“现金产出单元”计提。比如,《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6号中示例,某矿业企业自己拥有一条铁路以支持其采矿生产,该铁路只能以报废价值出售,并且该铁路持续使用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矿业企业的其他资产而产生现金流进。估计该铁路的可收回价值是不可能的,由于不能确定铁路的使用价值,而且其很可能不同于其报废价值。因此,企业估计现金产出单位(即整个矿山)的可收回价值。将整个矿山作为计提减值预备的基础。汽车企业根据同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服务,该合同要求汽车企业在五条单独的线路上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务,投进每条线路上的资产和每条线路的现金流量能够分别认定。其中一条线路发生重大亏损。由于企业没有权利提早结束任何一条汽车线路,因此,通过持续使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具他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进的最小可辨认现金流进是五条线路合并产生的现金流进。每一条线路的现金产出单位是汽车企业整体。将整个汽车企业整体作为计提减值预备的基础。 而资产评估,几乎是“卡片”式的单项资产的概念。资产评估的基础是根据固定资产卡片转换成要求的“评估明细表”,没有任何企业为进行资产评估,严格以上述“单项资产”或“现金产出单元”的概念,形成资产评估的基础报表。实践中,“评估明细表”基本上是企业固定资产卡片的汇总,很多治理较好的企业直接将“设备台账”转换成“评估明细表”。这样以评估明细表直接统计的减值,与上述概念明显不同。
5.评估减值数额的大小与折旧直接相关 在评估结果增减幅度时,资产评估一般与经审计后的账面净值比较,企业折旧政策(比如折旧率)的变化,直接会评估结果增减。在企业改制设立股份公司中,资产评估是建立在采用新制度模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一次折旧政策的调整,会导致评估结果增减幅度的变化,甚至反向变化,这也显然不是“可回收金额”的变化。而纯属于比较基础的变化。
6.评估值中的实体性贬值已经包含了会计折旧金额 以年限为基础成新率,实际上充分反映了折旧额。比如,假如被评估企业折旧制度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资产价值的补偿(机器设备的本钱通过折旧方式来补偿或回收),从而折余金额是反映机器设备累积功能剩余的恰当指标(折旧率的设计考虑了机器设备的寿命和功能变化的特点),并且被估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况,一般用折旧额直接计算,成新率=1-已计提折旧/资产原值×100%.年限法(寿命法)计算成新率的思路,同样反映了折旧的经济。假定(1)实体性贬值与寿命缩短和功能下降成正比;(2)假定寿命期内功能不变,等状况,一般用年限法。
二、尽快以固定资产减值预备计提为目的的评估规范 作为一种正常经营条件下的经常性资产价值核算,对资产现时价值(可回收金额)的判定方法,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固定资产折旧核算不同的是,资产减值预备计提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关系不大,但这似乎是会计核算中的一个空缺。依据资产评估的和方法专门服务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是可行的。IAS也建议由专业评估职员对可回收金额进行判定,作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的依据。IVS3专门为“开展用于财务报告和相关会计事宜的评估”。 预计将于2005年1月1日后生效的第16号国际会计准则-厂场设备(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3年11月21日公布)终极修改稿,将厂场设备的公允价值“通常是市场价值”的措词,修改为“公允价值通常由具有专业资格的评估师通过分析市场数据确定。”这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继1998年将原16号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现行用途市场价值”的规定,改为“公允价值通常是市场价值”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化。为此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于2004年1月发布了《为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征求意见函》,探讨国际评估准则是否以及如何做出相应变动。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将建议在修订《国际评估准则2003》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并相应地修改《国际评估指南1-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一向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保持间隔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由于安然事件等会计丑闻,面临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压力之下,开始推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体系(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融合,逐步开始采纳并越来越多地应用公允价值概念,在商誉和企业并购会计准则中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2003年12月,FASB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公允价值计价的决定(Position Statement—valuation of Asset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指出,在进行公允价值计价时的一个原则是,“公允价值的估计应当建立在评估技术结果的基础上,评估技术应当尽可能的吸收来自活跃市场的市场信息,即使所计量的资产(负债)并不在活跃市场上交易……总而言之,市场信息吸收得越多,公允价值估计的可靠性就越大。”上述变化已经对美国评估业带来重大影响,美国各大评估协会联合起来,积极与会计界、立法界和相关经济部分进行沟通,努力推动评估业与会计业的合作。美国会计准则的变动趋势不仅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美国评估业乃至国际评估业的构成实质性影响。 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将减值会计应用到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为配合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2002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做了具体的规定,要求企业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发现固定资产发生诸如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或经济性贬值等有形或无形损耗时,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但企业改制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过程中,会计师往往直接以评估师的评估值与账面值的“负差”合计成“固定资产减值预备”,这种在形式上反映上述规定,或不加分析取舍地直接应用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体现资产市场价值,反而会使会计信息失真,固定资产计提减值预备后,企业在重新复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后,不但没有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资产经营状况,反而恶化了报表的质量。 从技术层面来讲,公道分析判定固定资产减值,不仅需要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经验,还需要会计职员了解把握工程、建筑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涉及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在建工程等各种不同类型。即使相同的企业,对资产使用效率也不同,而且,资产的价值会随不同的时点发生变化。利用资产评估师现具备的会计、工程、评估、市场等复合的知识结构,帮助会计师得出高水平的职业判定结果,将会直接进步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使用效果。 结合国际会计界与评估界融通的大好形势,国内评估界与会计界联合率先展开以固定资产减值预备计提为目的的评估规范标准的单项研究,不但有利于正确贯彻《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而且大大有利于开展为财务报表服务的评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