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并购引发因素复合分析模式(2)
2017-11-02 02:34
导读:跨国并购引发因素复合分析模式基本内涵 根据跨国并购引发因素的内在机制分析,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其引发因素系统分析包括需要层
跨国并购引发因素复合分析模式基本内涵
根据跨国并购引发因素的内在机制分析,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其引发因素系统分析包括需要层次论、外部环境推动论和相关因素影响论。需要层次论是关于跨国并购引发因素内部条件的理论,外部环境推动论是关于跨国并购引发因素外部条件的理论,而相关因素影响论是关于跨国并购引发因素内外相关条件的理论。需要层次论、外部环境推动论和相关因素影响论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跨国并购引发因素复合分析模式。
(一) 需要层次论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都要维持或提升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这种愿看和追求可概括为三种需要,即维持企业生存需要、进步竞争力需要和追求寡占地位需要。跨国并购的内在推动力都直接来源于这三种需要。
1.维持生存需要。维持生存需要指的是一个企业维护现有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维持企业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被淘汰的需要。从并购企业的角度来看,跨国并购满足其迅速扩充实力抵御被并购的需要。这是指企业在竞争现实和预期的驱使下,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以免在严酷的竞争中失败,从并购中寻求自身实力的壮大,以维持市场地位。
2.进步竞争力需要。进步竞争能力需要是指一个企业增强企业实力和扩大国际市场能力的需要。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在产生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本钱、加速科技发展及增强市场份额等几个方面满足进步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需要。
3.追求寡占地位需要。追求寡占地位需要指的是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在相关产业或行业内支配市场价格的需要。追求寡占地位的公司,通常是巨型跨国公司。有些巨型跨国公司由其母国经济制度的性质所决定,不存在控制世界产业经济的愿看。然而,跨国并购无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巨型跨国公司追求寡占地位的需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跨国并购企业三个层次的经济需要的同一性和对立性,使之既成为推动跨国并购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又成为酿成跨国并购错综复杂的根源。
(二)外部环境推动论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经营成为必然趋势。而在跨国直接投资决策中,究竟是选择创建方式还是选择并购方式,则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创建和并购两种方式的强化程度有关。
1.企业产权股份化和证券交易国际化对跨国并购的正强化。企业产权股份化和证券交易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对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首先,企业产权的股份化和分散化,使得“以少控多”的资本经营方式成为现实,这是跨国创建所难以匹敌的。其次,现代公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公司的经济信息和财务信息越来越透明化,这就有效地降低了跨国并购价值评估、“黑箱”题目等对跨国直接投资的不利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证券交易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使跨国并购方式的融资变得比跨国创建更为轻易。因此,企业产权股份化和分散化,所有权和治理权的分离,使并购企业比创建企业具有更大的益处。
2.全球经济自由化对跨国并购的正强化。近年来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经济自由化的大趋势,这一趋势的实质就是所谓的“市场化”。我国采取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引进市场机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同程度地解除了原先对经济活动的各种限制。原来严重制约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国内传统经济治理体制已产生了有利于企业实行跨国并购的变化。国家政策鼓励“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团体”。这为组建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团体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两个领域,通过自由市场实行自由经营的普遍趋势,由此推动企业在自由竞争压力下主动或***进行跨国并购活动。例如,上海制订专门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收购吞并当地企业,并积极利用中国援外贷款参与非洲的资源开发。因此,政府
放松经济管制对跨国并购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