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保险业“入世的机遇效应”分析(2)

2017-11-08 06:25
导读:(二)企业的经营方式能否顺利转变 与体制缺陷以及基础薄弱的历史背景相对应,受国际国内特殊环境的,过去20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种“数量扩
  (二)企业的经营方式能否顺利转变  与体制缺陷以及基础薄弱的历史背景相对应,受国际国内特殊环境的,过去20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种“数量扩张型”的发展战略,重规模,轻效益;重展业、轻管理;重短期扩张,轻长远发展,伴随着保费的高速增长不仅产生了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人均生产力水平低,经营成本高;企业风险增大,偿付推力不足;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保险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足;消费者对保险产生许多不应有的误解,行业形象和信誉受损,而且“训练”出了一批习惯于争速度、抢市场份额,注重保费规模,而不擅长拼质量、争创新、注重利润增长的保险从业人员。一种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一旦形成,就容易形成一种惰性,相对难以改变。而“入世”以后,外资恰恰就是要用业务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生产经营的不断创新而不仅仅是模仿,利润的增长而不仅仅是保费的增长来与中资企业竞争,也就说,外资与我们竞争的强项恰好是我们的弱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由实施“数量扩张型发展战略”所形成的体制惰性和思维惰性成为“入世”对中资企业最实质的挑战,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上述种种问题被高速增长的光环所笼罩,使得人们并没有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正是“入世挑战”之所以现实与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内保险需求能否吸纳保险供给  尽管从我国高增长率和高储蓄率来看,保险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从实践的角度看还需进一步考察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有效需求。从收入分配的结构来看,近年来各地区、各群体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需求结构也相应地呈现多元化,相对于相当一部分处于平均收入水平及该水平以下的消费者来说,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与对其他实质性商品的需求相比,仍位于较后的位置。入世之后,我国对保险业的各项限制会有较大程度的放开,保险供给因而会有较大、较快程度的提高。但若不注重与实际需求相对应,则很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产业供需失衡,在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的情况下,这种失衡可能进而导致价格的大幅下滑,以至对保险行业产生总体上的打击。  (四)市场的合理竞争局面能否顺利形成  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具有悠久的,在不断的和积累之后,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先进的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相对年轻的保险业而言,具有绝对的优势。日趋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中资保险的业务流失,市场份额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一种局面是:为争取市场份额,有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一些违规手段,变相降低保险费率,大打价格战,由此造成市场混乱。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并持续下去,不仅不利于保险准备金的积累,从而企业的偿付能力,还有可能导致一些企业的破产,造成保险市场的不稳定,最终影响我国经济的有序发展。  (五)资金与人才外流情况能否避免  保险业,特别是人寿保险业聚集了大量的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具有较强的特征。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虽然带来了资金,但也可以在我国国内保险市场上通过收缴保费的形式聚集资金。如果我国在监管政策和能力上无法控制外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宏观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运用,进而对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此外,我国现有保险企业以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够,并且缺乏有效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手段,而外资保险公司的薪酬制、培训制等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发展机会,容易吸引国内的保险人才外流。频繁、不稳定的人员外流,将使内资保险企业丧失本土优势,从而不利于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  (六)保险监管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从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来看,保险监管机构一般都相对独立,法规较为健全。相比之下,我国的保险监管仍带有一些计划经济的痕迹,如重视机构设置、条款规章的审批,而缺乏对资本条件、信息披露、偿付能力、资金营动等实质经营状况的有效监管。入世之后,保险监管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改善,由此为保险业提供宽松而积极的政策环境亦是我国保险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