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
2017-11-21 02:59
导读:银行涉外经营活动的开拓与发展 金融业在打开大门,允许外资银行进入的同时,中国金融业如何走出国门,向国外进军,建立国际化运行机制也十分重要
银行涉外经营活动的开拓与发展 金融业在打开大门,允许外资银行进入的同时,中国金融业如何走出国门,向国外进军,建立国际化运行机制也十分重要,我们的思路是: ——建立合资子公司。商业银行可以与外资银行建立合资子公司。开展租赁、票据交易、大额可转让存单、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业务创新试点,他国经验,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与外资银行通过中外合资、合作方式建立新的子公司,进行全能银行试点,经营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在内的金融业务。 ——合作组织银团贷款。国内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贷款方面比较欠缺。外资银行虽拥有贷款方面的经验,但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初期,存款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商业银行可与外资银行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组织银团贷款,在合作中向外资银行学习管理贷款的经验。 ——利用国内银行机构网点优势,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代理业务。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初期,品牌信誉有待建立,分支机构更为缺乏,业务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商业银行不仅在品牌信誉方面拥有国家银行的金字招牌,而且拥有庞大的机构网点优势,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等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代理业务。在发挥自身机构和人员优势的同时,学习外资金融机构的运作经验。 ——与外资银行建立合作培训计划。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之后,对国内银行的一个不利之处,就是将挖走国内银行大量的优秀人才。国内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不能消极地坐观人才流失,应积极地利用外资银行的优势,聘请或委托外资银行参与,建立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从动态中解决人才流失与补充。 ——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及时迎接加入WTO之后的激烈竞争,我国金融业必须走一条扬长避短、跳跃式发展道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商务出现,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性机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穷二白”的后发优势,直接进入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沿,发展网络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外资银行的综合差距,并努力形成我们独特而相对领先的竞争优势。 ——积极发展海外业务、参与境外竞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可以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请进来”的过程中被动进行,更应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主动出击,发展海外业务空间。加入WTO,为商业银行进入国外金融市场提供一些有利条件,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量力而行,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银行组织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 在银行业务发展进程中,银行必然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对银行的组织法和管理机制进行改革。按照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也确需进行优化和调整,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更需要规范和落实,我们的思考是: ——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及早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既可以总行为单位进行,也可以分行区域为单位进行。变现在的全资分支行为控股的子公司,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在改制的同时增资扩股,并选择适当时机,争取公开上市。允许商业银行总行成立全资的金融控股公司,持有分支机构改制为子公司后的银行股份,并根据其经营状况,选择增持或减持,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状况。 ——按照市场取向原则,调整内部机构设置。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客户划分,彻底进行机构调整。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由特定的部门提供全面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 ——按照业务发展需要,积极优化人员结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员结构,具有三个显著的不利之处:一是知识结构偏低,普遍为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二是年龄结构断层,资深业务人员偏少;三是专业结构单一,以熟悉存款业务的金融财会专业为主,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必须在控制人员总量的同时,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人员结构,推动以存款为主的业务向以贷款和中间业务为主的方向发展,以提高银行的效益,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