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思考(2)
2017-11-22 01:18
导读:(三)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上,还远未能达到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资源、人员、机构的整体效应未能很好地得到发挥。
(三)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上,还远未能达到集约化经营的要求,资源、人员、机构的整体效应未能很好地得到发挥。
笔者认为,解决当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机制着手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实现股份制,但具体又可以分三步走:一步目标是实现商业化经营,建立企业制度,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包括加快内部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第二步目标是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三步目标是在条件成熟时,整体上市,实现公众持股。
二、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的不断推进,我国金融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机构将逐步被纳入市场体系,在市场运行规则下从事经营活动。资产管理公司也不例外,从近两年商业化收购中、建、工行资产包可以看出,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在按市场经济办事。而现行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性管理体制与市场化处置手段之间的不相匹配的矛盾阻碍了资产管理公司的进一步和经营。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是形势之所需,是金融体制改革之所需。
(二)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革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金融业必将逐步融入国际化进程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中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标应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市场。一者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加强内部经营机制改造,引进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经营与管理体系;二者创造国际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拓展业务范围,开展国际投资与服务业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改革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着诸多经营与发展上的,主要表现在发展目标的定位、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财务结构、环境、用人制度与激励机制以及国家监管监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和制约着资产管理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加以解决。
2006年,资产管理公司即将完成财政部下达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两率”承包任务,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着商业化转型的必经途径。资产管理公司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取决于资产管理公司能否做到下述几点:一,是否完成政策性债权资产处置现金回收考核目标;其二,是否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有先进的管理手段为内部控制提供支持,内部管理是否严格、规范;其三,是否有一支具备多种从业资质,精通资产处置技术,已积累丰富经验,能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专业化队伍。而资产管理公司到底应该转变成什么样,虽然各方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资产管理公司应该实行商业化经营与管理,转型后进行股份制改造无疑是一条首选的路径。
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革,可以建立制度,完善公司运行机制,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彻底摆脱存续期的阴影。只有通过股份制改革,资产管理公司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