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企业的困境及对策(2)
2017-12-02 06:57
导读:1.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和应收账款制度。企业应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国外客户资信的了解;尽可能选择信用证、银行保函等依托银行信用的贸
1.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和应收账款制度。企业应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国外客户资信的了解;尽可能选择信用证、银行保函等依托银行信用的贸易结算方式,努力减少商业赊账的额度;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信用工具,减少企业收汇风险;建立健全的应收账款制度,以保证降低风险。
2.开展跨国并购,整合优质资源。充分利用一些国外知名企业较强的研发能力,成熟的营销网络和品牌优势,这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我国企业的海外扩张。
3.采取转攻内销市场的策略。今年1月份PMI指数的回升就得益于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国内市场使部分出口企业渡过了“严冬”。因此,适时抓住国家促内需的机遇,充分发挥产品设计新、质量好的优势,加强国内渠道商、品牌商的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可使企业摆脱国外订单少、在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僵局。
4.大力创新,推出功能少、成本低的新产品,应对外部需求萎缩。从整体来看,受到严重冲击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那些竞争力强、技术创新的企业并没有垮掉。因此,应着力于科技研发、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加快自主品牌的建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2]胡少甫: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研究,《现代商贸工业》.
[3]张 彤: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国际经贸》.
[4]胡荣芳: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消费导刊》.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5]外部需求渐趋减弱 亟需有关政策呵护 梁达《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