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络学术出版的发展历程网络毕业论(2)
2013-06-11 01:06
导读:2)智能索引与微内容检索。当进入Web3.0阶段时,通过“智能搜索”不仅能搜索文字,还能搜索声音、图像和影像。学术信息内容将缩减为比过去小得多的
2)智能索引与微内容检索。当进入Web3.0阶段时,通过“智能搜索”不仅能搜索文字,还能搜索声音、图像和影像。学术信息内容将缩减为比过去小得多的使用单元和互动、检索单元,这种最小单元被称为“微内容”。过去,出版单位是一本期刊、图书,而现在能很容易地就从其中查出一篇文章,甚至一段话、一个图表,信息搜索者不再关心这篇文章存在于那本期刊之中,而只希望得到文章这个“微内容”,并以“微内容”的单元来支取费用[4]。
3)三网融合与三频阅读。三网融合是不仅意味着电信网络、互联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合一,而且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业务,同一信息均可在互联网、电视、手机等阅读终端上同步阅读。这将给互联网络学术出版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又将促进学术出版产生新的变革。
5 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的理念
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的出现,对传统学术出版体制来说是一场革命。在线论文发表网站、纯网络期刊、专家学术博客 等已经进入科研人员的视野,并迅速发展与普及。但是,无论是科技界,还是科研部门,都未将互联网络学术出版发表的科技论文列入管理对象,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前上抑制科研工作者的创论激情与创新意识,影响网络发表平台的健康发展。应该看到,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的管理具有很强技术性、复杂性、全球化特征。2003年12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信息世界峰会上,正式将互联网的治理提上日程。在这次会议中,通过了有关互联网治理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提出国际互联网治理问题应以协调的方式加以处理,采取开放和具有包容性的方式,通过一种机制确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包括相关政府间和国际组织的充分和积极参与。互联网治理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的管理理念,同样适合互联网络学术出版[5]。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开放与包容。互联网络学术出版是适应全球化、多主体参与的体系,精神内核是开放的、包容的,其建设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融入了普通科研人员的参与和互动,开放是互联网的本质与灵魂,对于学术出版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是一个由各种互联网络单元或社区组成的互联网络社会,如此复杂的互联网络不可能放在一个集权的管理模式下,而互联网络学术出版之所以发展如此之快,就是以开放的氛围激发出无限的创造性,催生各式各样各种标准和应用,使得互联网络学术出版体系的建设更具活力。
2)技术与政策公平。互联网络学术出版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依赖,需要将技术和政策有机结合。技术与政策的中立是指技术与政策不应偏向或从属于任何机构。坚持技术与政策中立将为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的管理创造公平、公益、普惠等许多有利条件。将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的管理与任何特定的技术分离开,有利于适应未来的技术变革,合理地监管。如果技术解决方案和政策不是中立的,最终只会使某些特定的利益群体受益。如,在我术信息集成商中,彼此间的数据格式互不兼容,在上必然形成排斥和竞争关系。加强学术出版和信息共享,统一数据格式是必要的选择,但在选择数据格式时,就必须坚持技术中立的原则。
3)公益与利益平衡。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管理中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为学术出版组织机构创造一个合适的商业的同时,确保学术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知识资源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如何对版权实施“限度合适”的保护,这包含对作者权利的保护和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两个方面。因此,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管理必须在保护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的同时,同时明确各自的责任。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的利益各方,包括各国政府、现有政府和国际组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等等。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版权的“合理使用”就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互联网络为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人员参与全球性的学术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发达国家实施的严格版权制度可能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互联网络学术出版管理必须通过谈判协商,在各利益方寻求权利与责任的平衡点。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互联网突破文字的壁障,突破旧有的思想观念,甚至跨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已经涉及到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行业和部门,对学术出版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络学术出版与传统学术出版一样,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嘈杂的互联网络环境下,为保证学术出版目标的顺利实现,须建立完善学术出版制度、流程,营造学术氛围。而创新性的出版理念,将从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基于互联网络的学术信息交流[D].
吉林大学硕士
,2007.
[2]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国外科技社团期刊运行机制与发展环境[M].北京:中国科协技术出版社,2006:102.
[3]彭兰.个性化与社会化:Web2.0 时代信息消费的双重旋律[J].国际界,2008,3:50-52.
[4]
清华大学SCAN组.审视发展环境 认清前景趋势——OCLC关于全球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现状与未来的研究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5-16.
[5][英] Edtuardo Gelbstein.互联网治理——问题·角色·分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