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分析网络毕业(2)

2013-08-15 01:19
导读:(3)建立日常工作机制 1)网络信息发布 “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不经过审查。”一位传媒研究者称,“一方面,这可以让

   (3)建立日常工作机制
   1)网络信息发布
   “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不经过审查。”一位传媒研究者称,“一方面,这可以让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同时,由于鱼龙混杂,你无法分辨它的真假。而对那些年轻的网民来说,情绪非常容易被煽动。” 正是如此,网站一定要严把信息发布关,要建立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制度,规范信息审核流程,实行专人负责。网站开办的BBS论坛、博客、播客等交互栏目,必须实行“实名注册”并落实专人,严格执行先审后贴制度。
   2)网络舆情监测
   网络舆情监测就是要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随时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和方向。网络舆情监测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主要由BBS网管和版主来担负此项重任。监测的意义在于,一旦发现不利于稳定的舆情,要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特别是在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网络舆情监测的作用更为重要,由于突发事件中的矛盾双方往往处于对立状态,影响或阻碍了原有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给各种“小道消息”提供了填补信息真空的机会,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被遗漏或忽视,会对处理决策产生误导。因此,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有效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对社会的稳定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网络舆情引导
   网络舆情引导就是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动向,通过网络信息评论员进行网络舆论导向,发挥“舆论领袖”的积极作用,对日常舆情进行引导。一方面可以开展即时性评论,及时跟帖批驳反面声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帖、跟帖发表引导性评论,发布正面观点。根据学规律,“舆论领袖”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尤其当网络出现海量信息时,网民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依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各版主还要严格审核有关信息,对恶意信息立即删除,对情绪偏激的帖子作缓冲处理。在把关中,切忌简单粗暴地删帖,要注重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使网民产生理性和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从而形成网上正面言论强势。
   (4)建立网络舆情预警和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预警和应对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及时妥善控制,从而达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1)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
   2)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第一时间的知情权
   监测预警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能否从每天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的危机苗头,以及准确判断这种发现与危机可能爆发之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越大,相关职能部门越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为下一阶段危机的有效应对赢得宝贵的时间。
   原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对“黑砖窑”事件进行的深刻反思中认为,黑砖窑事件的一个重要教训,在于“没有敏锐把握网络、媒体的舆论动向,及时做出正确的回应”。这不是一句例行官话,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这个事件背后的实质,以及对这个事件需要反思的问题。
   3)建立并完善危机的信息通报机制
   在网络时代,信息公开稍微迟滞一点,就有可能为谣言留下传播的空间。因为传统媒体往往注重主旋律宣传,以正面事件为主,表现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对一些负面,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较少,公众长期在传统媒体上看不到负面消息,于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互联网就是人们了解事实真相的第一选择。因此,当网络舆情危机出现时,要最大程度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不久前发生的贵州“瓮安事件”的起因并不复杂,就是当地一位少女溺水死亡的鉴定结果得不到家属的认可。但由于警方的处置方式不当,缺乏说服力,致使谣言越来越多,最终被一些黑社会势力利用,一发不可收拾,酝酿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自古以来,但凡流言,都是见光即死的。最大程度地进行信息公开,一则可以将内部的猫腻减少到最小,再则可以使流言的伤害减少到最小。只有在民众的知情权得到充分满足的前提下,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才能妥善、稳当,避免引发其他矛盾和不安情绪。“瓮安事件”的及时果断处理也得益于真相的及时公开。
   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坚决制止在信息传递方面的欺上瞒下和报喜不报忧,提高政府在危机处理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部门联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1)领导要关注网络舆情
   各级领导要关注网络,把网络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两会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说。这也是温总理连续四年在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互联网。今年春节期间,中共中央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发布《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表示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在黑砖窑事件过程中,于幼军一直高度关注网上的反应。总之,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民意表达,提高在网络时代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部门联动,分工协作
  各级宣传、公安、国安、、、共青团等部门和网络运营商要担负起互联网管理的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齐抓共管,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氛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各级互联网管理部门要落实专人适时监控网络舆情,给领导当好参谋
  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发动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监控。特别是对学校各种贴吧、BBS,要及时清理,了解并掌握各个版主的情况,要掌握它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加以引导。门户网站招聘了一批政治可靠、知识丰富并熟悉网络特点的学生骨干、学生辅导员、年轻专业教师等为专兼职网上评论员,开展网上舆论引导。
   总之,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应对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R].2008,7.
  [2]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J].今传媒,2008,2.
  [3]陶建杰.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联动应急机制[J].青年记者,2007,15.
上一篇:关于数据库安全维护管理问题研究网络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