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因此,网络既不同于口语,亦不同于一般的书面语,在文字、词语和语法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词语方面主要表现为:外来词语增多,缩略语增多,新词多,口语词多,大量使用同音词,构词方式简单化,词语能简则简,能省则省,使得网上使用的词语呈现出简、杂、乱、新的局面。在文字的使用方面,由于用电脑输出文字,不会出现错字,别字数量却大大增加,汉字中夹杂着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太讲究,因此,和一般书面文字相比,网络文字规范化程度要偏低,有意无意出现的同音字、近音字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有些甚至还成了固定的表达,如以“偶”代“我”、以“乐”代“了”、以“那”代“哪”已成为一种趋向。语法方面,网络语言极力挣税语法规则的束缚,超常搭配、词类活用都大大超过一般的书面语言,还出现一些汉语和的“混血儿”格式,“我天才吧。”“Q我。”“一般般。”“试一下下。”“难过死掉了。”之类的句子在网上是非常平常的。
至于网络语言的产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网络交际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交际是虚拟的,交际的双方谁也不认识谁,怎样说.说什么,都没有约束,于是不需要认真,不需要严肃,不需要尊重和礼貌,平常意义上的“交际原则”“会话原则”在网络交际中都不需要,使得许多网络词语是基于游戏心态创造出来的,其次网络交际不同于面对面的“嘴巴”交际那么随意,用文字传递信息的速度也与传统的面对面的口头聊天无法相比,再加上这种交际是需要交际人付费的,为了快捷、省钱,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的限制下,不少人喜欢用拼音输入系统,为了自己的高速度,就顾及不了词语的准确性了,往往大都用同音词代替原词,用数字、符号代替复杂的词句,大量的字母简称也是图方便。另外网络交际也缺乏面对面交际时经常借助的语气、语调及表情和体态来传情达意,人们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符号来增强形象感。当然也和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求新、求奇的有关。网络交际的双方多为年轻人,他们熟悉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网络新词让他们感到新鲜、刺激、有趣,有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大家都来造新词,特别有成就感。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怪词、错字、别字的天下,也是数字与字母的世界,看不懂、瞧不明白的“网络语言”与正常的汉语杂揉相间,无疑是对语言的交际与传承功能的挑战,是对文明的冲击,是一种不良的现象,不利于语言的纯洁与健康,这种语言只适合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如果任其发展,会对传统的正规的语言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发展不利。也有人认为,语言是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的,现在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批网络词语,既然被普遍使用,其存在也就是合理的,不管其生命力有多强,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巨大作用。正像对待其他流行语的态度一样,对网上语言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帖子、斑竹、灌水”等词语的流行已是不争的事实,不但出现在网络中,也出现在报刊杂志中,当几年前互联网刚兴盛时,“网民”一词曾经引起中央台晚间的注意,被拿出来做了一次特别报道,而随之网民创造的各种新词络绎不绝,却再也没有能登上中央电视台的了。这表明人们对这类词语正渐渐地习惯、慢慢地接受。有的网络词语新颖、独特,富有表现力,反映了网民的创造性及对新时代的敏感,对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只要文明得体,要鼓励其发展,当然这类词语究竟能走多远,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有的网络词语粗俗、低劣、不文明、不健康,对网民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确实会产生负面影响,像下面这段出自中学生之手的文字,有多少人能够读懂?“94酱紫,呆一会再来打打铁子,88!TMD,17456。”(就是这样子,等一会儿再来贴贴子,拜拜,他妈的,要气死我了!)外行人看了准以为是什么密码、黑话,这对我们的青少年会有什么影响呢?对这一类的语言应加以限制,否则,当他们大量地出现在学生的日常对话、作文、日记中的时侯,老师、家长怎么办?
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有的语言规范无疑是一种冲击和挑战。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它的出现势必会引起我们对现有语言规范问题的深入反思。在虚拟空间使用的网络语言,其构成特征、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因素、它的规范与现实的语言规范的异同,是语言研究者今后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